第A4版:民政在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3月3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忘却过往 更希冀未来

我们从清明节读懂更多

本月举行的宁波第15次骨灰集体撒海活动。(同泰嘉陵提供)
▲海曙区开展线上+线下绿色清明承诺签名活动。
(市民政局提供)

▶志愿者倡导文明祭扫。
(市民政局提供)


▲制环保丝花,倡文明祭奠。
(资料照片 丁安 摄)

    

    

    

    

    记者 王 佳 通讯员 甬珉宣

    

    

    

    春风拂煦,气宇澄清,又是一年清明时节。

    关于清明节,《历书》如此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由此可见,注重“清”和“明”,一直是清明节的一个重要文化内涵。

    铲一锹黄土,覆一层哀思;种一株新枝,植一腔缅怀。死亡与新生、相聚与离别、人与自然,深厚的人文底蕴、不变的人心情感,我们从清明节读懂更多。

    

    一水一树寄哀思

    全市节地生态安葬率62.8%

    

    

    

    

    今年3月18日、19日、20日,舟山普陀山莲花洋海域,伴随着肃穆的音乐和翩翩飞舞的花瓣,一批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骨灰盒与满满的哀思一起缓缓沉入大海。

    这是宁波第15次骨灰集体撒海活动,也是历年来人数最多的一次,有55位逝者选择了这一回归方式。

    用这一方式送别挚爱亲人,作为家中长女的戚进和妹妹们已不是第一次了,1993年4月,父亲戚强的骨灰就撒在舟山莲花洋。“父亲是一名军人,一辈子生活、工作在海边,生前他便留下遗愿:治丧从简、骨灰撒海。”戚进说。

    在父亲离开后的前三年,戚进和妹妹们会坐上客轮,在途经莲花洋时撒鲜花祭奠,之后就以家庭追思的方式缅怀。

    “母亲是一名军医,对生死也很豁达。”在戚进三姐妹的记忆中,前两年母亲看到本地媒体报道海葬,很是高兴,说现在好了,有政府组织的集体海葬,地点也在莲花洋。“今天,终于圆了父母的心愿,碧海蓝天,从此相伴。”戚进说。

    “我们是台州人,在这里也没什么亲戚朋友,但父亲生前就是打定主意要参加宁波的海葬活动。”为一早乘船送别父亲,郑丹和弟弟提前一天到了宁波。

    郑丹的父亲离开时年仅50岁,生前和郑母一起经商。在得知自己身体不好之后,郑父和家人每年都会经宁波前往普陀山祈福。每次当车辆行驶在宁波去往舟山的跨海大桥上时,郑父总是安静地看着窗外那片大海,目光不舍。在网上查找到信息,得知宁波有政府组织的骨灰撒海活动,他便立下遗嘱,让家人遵从他的意愿,允许自己选择这种带有诗意的离别方式。

    “大海是相通的,以后,我们想念父亲了,就在家乡的海边,撒下花瓣。”郑丹说,父亲一生去过不少地方,但他最终选择了宁波,用这种浪漫又环保的方式,拥抱大海,回归自然。“我们都为他的选择而骄傲。”

    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生态葬法,海葬自2013年在宁波推行,到今年已进入第9个年头,越来越被人们认可。据统计,至今已有410位逝者选择了骨灰撒海这一浪漫庄严的回归方式。

    “我愿化作一棵树,一棵开花的树,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2018年,鄞州区被确定为全省9个树葬试点地区之一,选择树葬者从首届的4位递增到第四届的21位。

    “如今,全市均设有树葬点,宁波的树葬示范区在全省来说也是典范。”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负责人介绍,宁波一直大力推进节地生态葬式葬法改革,近年来随着节地生态安葬的推广,绿色生态殡葬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仅去年,我市选择免费树葬、海葬、壁葬、花坛葬等生态葬法的有5836人,选择骨灰堂存放的有1538人。截至目前,全市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62.8%,生态安葬行政村覆盖率85%,走在全省前列。

    清明临近,在鄞州等地的生态墓园,记者看到,已陆续有村民前往祭扫。站在这些墓园低处向上望去,是一排排修饰整齐的松柏,目力所及,并不见任何坟墓,走到近处,才看见平铺着的小型墓碑。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在越来越多选择生态节地者及其家属的心中,重要的是厚养,老人在世,尽己所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让健在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过世后,无须相互攀比、浪费铺张。外在形式虽简单,但只要内心葆有对生者的尊重、对逝者的怀念,就足够了。

    每年清明、冬至等重要时节,我市大力倡导鲜花祭扫、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的祭扫方式,缅怀故人,激励生者。去年清明,因疫情防控需要,全市殡葬服务机构集体代祭扫197次,代献鲜花3万余束(朵),“云端”祭扫19万多人次,以另一种充满温情的方式寄托不变的哀思。

    

    文明治丧弃陋习

    绿色殡葬新风入人心

    

    

    

    

    “移风易俗这几年变化很大,现在各家婚丧事宜基本能按规定简办。”这是象山县西周镇清溪村红白理事会专管员朱桃红最深的感受。

    今年1月,村中老人周奶奶过世,朱桃红第一时间上门慰问,“家属告诉我,丧事从简,不办酒席,只有至亲一起送别老人。”

    这样的“清风”,劲吹象山半岛。而这样的改变,始自2016年。

    那一年,象山将移风易俗工作列为县委常委领衔破解的十大难题之一,成立婚丧礼俗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县、镇、村三级整治网络,专设婚丧礼俗整治

    

    办,从民政、公安、市场监管等9个部门抽调10名中层干部和3名副局级分管领导集中办公,负责全县婚丧礼俗整治统筹、指导、督查等工作。随后,《关于开展婚丧礼俗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象山县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若干规定》等出台。

    新规从2016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一纸“禁令”,让象山人办理丧葬事宜有了“官方标准”。

    新规倡导婚丧事简办,对党员、干部操办丧事有明确的量化规定——婚丧宴30桌以内、餐次为一餐,停柩时间不超过3天,送葬车辆10辆以内,禁烟花爆竹、礼炮及封建迷信活动,不收送非亲人员礼金……全县3万余名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承诺书,操办婚丧事宜须严格执行“双报告”制度,做到事前报告、事后备案。

    督导组每天对全县治丧事宜全程跟踪指导,对违规行为第一时间调查取证。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规范整治殡葬用品市场,摸清丧宴厨师等从业人员底数,进行政策宣传和教育培训。为加强移风易俗社会监督,2017年象山增设举报奖励机制,对“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宴出席人数超过300人”等15种违规行为,举报奖励金最高1万元。

    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象山婚丧礼俗整治逐步从政府主导走向群众自律,从“关键少数”走向普通村民。村委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将丧葬礼俗事宜纳入村规民约。

    向丧葬旧习宣战、倡导文明祭祀新风,象山用实实在在的整治行动践行决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风文明建设、移风易俗、殡葬改革的重视和部署,让象山人更加坚定信心和决心,把殡葬改革进行到底,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2019年,象山做法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优秀案例。作为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样本,在完善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全市推广。我市其他地区结合实际,积极作为,勇于探索,在设施规划、监管执法、公墓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也形成了各自改革创新的模式和成果。

    对于殡葬治丧新风,宁波市殡仪馆的工作人员也感触颇深。1994年3月,市殡仪馆迁入北仑小港街道,原馆设施陈旧,经过改扩建后,按照园林式建筑设计,极大改善了市民治丧环境。“以前会有鞭炮、明火,还有吹吹打打。文明祭祀、绿色祭祀发起后,一开始阻力挺大,但现在环境好了,大家都自觉遵守。”市殡仪馆工作人员指着悼念厅里的绢花布置说,纸花圈改为绢花后,祭奠更加卫生环保。

    

    方式多样为守望

    惠民殡葬暖人心

    

    

    

    

    今年清明,4月3日至4月5日,我市实施现场祭扫按日分时段“实名预约”,覆盖全市204家较大型公墓。截至3月30日12时,已成功预约11.6万余人。

    “预约顺利实施的背后,是大数据在赋能。”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负责人介绍,近些年,民政部门探索实施数字化改革,开发了“清明节预约祭扫”“网上免费祭祀”等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实时掌握全市及各区县(市)清明节祭扫时段人员情况,以便更好地引导和服务。”

    随着数据赋能,逝者殡葬事项办理也更简便了。以往,丧属在伤心之余,还在为逝者繁琐的后事操心——殡葬事项涉及死亡证明、遗体火化、户口注销等方面,需要在卫健、公安、人社、殡仪馆等部门单位多次跑。通过殡葬事项网上智慧办理系统,海曙、江北、象山、宁海等地已实现“身后事最多跑一次”。

    据悉,在各地实行群众“身后一件事”联办的基础上,今年市级“身后一件事”联办平台系统已经立项,作为我市数字化改革的重要项目之一,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以优化流程为手段,以创新便民为目的,统筹办理逝者身后事项,减少中间办事流程,实现群众身后事项统一受理、一站式服务,办理信息全量、实时、准确归集共享,将群众身后事项办理“多部门”“多流程”整合为“一件事”“一次办”,全面提升服务对象获得感。

    归处覆新土,青山还绿来。近年来,全市主要道路两侧及其他重点区域的坟墓迁移,以及复绿复耕墓基,更好守护了这片绿水青山。

    移风易俗的背后,还有殡葬惠民政策的有力支撑。

    遗体接运,免费;遗体停放,免费;遗体火化,免费;骨灰寄存,免费。自2012年起,我市就实现了四项基本殡仪服务免费,均由政府埋单。

    据了解,市民选择生态墓地的可免费入葬,包括树葬、海葬、壁葬、花坛葬、骨灰存放(含堂、塔、壁等骨灰存放设施)等生态葬法。

    其间,为进一步加大惠民力度,更方便群众,2018年我市对惠民殡葬政策进一步作出补充和完善,扩大了惠民殡葬政策对象范围,增加了惠民殡葬政策免费项目,提高了节地生态葬法补贴和骨灰撒海服务费用标准,调整了重点救助对象免费项目。据统计,自惠民殡葬政策实施以来,全市已为36万余名逝者免除各类基本殡葬费用3.29亿元。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