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时评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3月3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换位思考使医患关系更融洽

    

    

    朱泽军

    

    我市高新区梅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朱奇雄医师,他的日门诊量超过200人,高峰时期甚至要看300余人,诊室内满是病人送来的锦旗。朱医生有一个坚持了十年的习惯:一个手机号码专门与病人联系,无论是病情反复还是药效反馈,病人可以24小时随时联系到他(3月26日《宁波日报》)。

    一位日门诊量两三百人次的医生,能够坚持十年为患者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难能可贵。患者看病求医,无不渴望找到一位态度和蔼、医术精湛的医生,尤其是希冀在与医生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多说上几句话、多问上几个问题。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里确有医生工作繁忙、紧张等原因,但也不排除个别医务工作者没有把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朱医生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患者,让患者及其家属“可以24小时随时联系到他”,表明他有真心为患者着想的自觉意识。

    医生把手机号码留给患者,无疑是在给自己“找麻烦”。医生麻烦了,但患者有了随时向医生倾诉、咨询的方便。当遇到忘了服药时间、顺序、复诊日期等这类“小事”时,就不需要再往医院跑了。这对于那些外地患者及其家属来说,减轻了许多负担。只不过,患者的“减负”,牺牲的是医生宝贵的时间。可以想象,有的患者遇到病情反复、药效反应等特殊情形需要咨询时,可能难以顾及医生是否正在休息、是否正在就餐等,而所请教的问题,未必三言两语就能结束。医生接听这样的电话,就是在“自找苦吃”,因而需要耐心细致、不厌其烦、任劳任怨。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与治疗的基础,是医患双方共同战胜疾病、促使患者康复的基本条件,医患之间理应是一种互相信赖、尊重理解、亲密合作的关系。社会进步,老百姓对健康的需求不只是解除疾病痛苦,还需要满足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医患双方只有高度信任、默契配合,才能很好地达成这个共同目标。

    诚然,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医务工作者像朱医生那样,为患者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但是,做病人的知心朋友,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竭尽所能为病人排忧解难,则应当是每位医务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