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 记者 高 蕾 余俊杰 王雨萧 魏玉坤 风落梨花雪满庭,又是一年清明时。 今年清明节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的第一个清明节。人们或是祭祀扫墓,哀思先人;或是缅怀英烈,告慰忠魂;又或趁着春光正好,来一场回望初心的红色旅程。 这个清明节,给了人们一个抚慰心灵的契机,也铺就了一条连通家国的通道,安放不同人的真情实感,塑造着时代的文化景观。 在文明祭扫中传承清正家风 清明节期间,各地迎来集中祭扫高峰。民政部统计的数据显示,4月3日至5日,各地累计接待现场祭扫群众6773万人次。 4月4日上午,在湖南省江永县梅花山公墓,往年烟火弥漫的场景已经不见。栽一棵树、献一束花,人们以这样的方式祭祀先辈。 不只在湖南,今年清明,全国多地发布了文明祭扫倡议书,倡导绿色文明的祭扫方式。祭扫新风正轻抚着华夏大地。 清明节,河北省张家口市东宁街社区居民张爱花选择了一个特别的方式祭奠自己去世的父亲:在祭祀网站上写下“记忆中的父亲”一文,重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的时光。 “往年清明节我都会回乡祭祖,但今年考虑到疫情,决定通过在祭祀网站上留言的方式,寄托对亲人的哀思。”张爱花说。 越来越多人做出了和张爱花同样的选择。民政部相关数据显示,清明节假期期间,各地登录网络祭扫的群众达738万人次。 时代在变,祭祀的形式在变,而始终不变的是对故去亲人的怀念,更是清正家风的延续,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文化根脉。 在缅怀英烈中积蓄前行力量 手捧一束鲜花、追忆一个名字、讲述一段故事……清明时节,各地以不同的方式致敬英烈。 在山东,“英烈面孔——为百位革命先烈画像”大型公益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通过为革命先烈画像,讲述他们的英雄事迹,抚慰了英烈后人的心灵,也让更多英烈形象深入人心。 在河北,为烈士擦拭墓碑、向烈士敬献鲜花、向烈士家属发送一组照片、书写一张寄语卡片等代祭扫服务广受烈属好评。 在安徽,各烈士陵园接收“鲜花外卖”,为社会各界祭扫纪念英烈提供便利。 在江西,“烈士家属红色文化宣讲团”开讲,深受群众欢迎。 这个清明节,超过51万人次网友登录退役军人事务部“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为烈士寻找家人这一特殊方式向英烈致敬。 缅怀,为铭记,更为传承。每一次对英烈的致敬,都将在新征程上凝聚起不可战胜的力量! 在红色旅程中回望初心使命 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旅游在清明小长假迎来游客井喷。 江苏各地向社会推出了60多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接待游客45.3万人次。 江西井冈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47万人次,同比2020年清明假期3天增长478.33%。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清明节期间,红色旅游人群呈现年轻化、亲子化特征。“95后”和“00后”占比近50%,“00后”红色旅游预订量增速最快,同比涨超630%。遵义、延安、湘潭、南昌、嘉兴等红色旅游热门目的地预订量同比涨超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