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特派员在工作中。(受访者供图) |
张凯凯 王虎羽 去年10月的一个上午,象山县黄避岙乡高泥村的一块水稻田里,当地里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排干稻田四周沟渠里的水,忙着捕捉青蟹。“田里青蟹很多啊,走上两步拿脚一探就有,个头大的有半斤来重呢!”公司负责人满脸收获的喜悦。 青蟹是大海给予人们的特产,然而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蟹、虾育苗养殖科技特派团队创造了一个“奇迹”。 经过两年的摸索、攻关,由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承担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拟穴青蟹抗逆(病)良种选育与繁育技术”中的“水稻+青蟹种养殖模式”试验获得成功。该项目的突破性在于首次证明了水稻田也能养青蟹,并通过了市科学技术局组织的专家验收。 经过测算,养蟹的稻田里水的盐度在0.6‰至2.5‰之间。在这样的环境里,人工选育的低盐耐受青蟹苗也能顺利长大,这就意味着很多稻田能养青蟹,大大拓展养殖空间,极大推进青蟹稻田养殖产业发展。 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蟹、虾育苗养殖科技特派团队,由科技特派员金中文为团队负责人,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宁波大学等单位专家组成。经过近10年的潜心钻研,该团队攻克了青蟹规模化人工育苗生产的一系列技术难题: 一方面,该科技特派团队创建了拟穴青蟹多季生态繁育方法,该方法以池塘生态系统为核心,采取育苗池塘生态系统建立、培育、维护、保障幼体营养需求的技术措施。在该技术的支撑下,青蟹幼体Z1-M阶段的成活率可达14.24±6.87%。 另一方面,该科技特派团队开发了基于生殖调控的抱卵培育技术,创建了幼体迁移培育及池塘和室内池结合的育苗工艺。建立了亲蟹繁殖营养强化的饵料投喂策略、活体卵巢观察装置和亲蟹培育设施系统,也为春季—夏季—秋季蟹苗培育提供了稳定优质的抱卵亲蟹,亲蟹抱卵率达62.2%。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同样滋养着其他生命。想要筛选出宁波本地适合生长的品质优、生长快和抗逆(病)力强的优良青蟹养殖品种,需要的不仅仅是脑力,更需要扎根乡土、扎根一线,将十年如一日的热情挥洒至脚下的水田。 团队深入探索幼体适应环境的规律,开发了幼体移池培育技术,对传统的青蟹育苗技术体系和工艺进行了革新。在团队的努力钻研下,青蟹蟹苗繁育从溞状幼体I期至仔蟹I期的平均变态成活率达8.16%,单位产量为872.38ind/平方米,比常规方法变态成活率提高60%。同时将浙江地区春季拟穴青蟹出苗时间提早到4月18日,秋季出苗时间推后到10月20日。 眼下,宁波的青蟹海水池塘养殖面积维持在6万亩左右,平均亩产在30公斤上下,养殖面积少、产量低导致青蟹供给不足、“身价”颇高。而采用生态育苗技术,工厂蟹苗繁育的成活率可达以往的3倍,蟹苗的健康状况、抗病能力、生长速度也能得到提升,不仅能帮助养殖户增收,也能促使青蟹售价“平民化”。人工蟹苗大量替代天然蟹苗,能大大减轻对天然资源过度捕捞造成的生态压力,成果的应用更有利于海洋资源的保护。“水稻+青蟹”种养模式还将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有效提高稻田的综合效益,为发展种养结合的高效生态农业提供了新“样板”。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耀眼的成绩并非凭空而来——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蟹、虾育苗养殖科技特派团队,正将一篇篇深刻的学术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