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博物院“越窑青瓷进校园”课程现场。 (周建平 摄) |
本报讯(记者陈青)“最早的瓷器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陶器和瓷器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古代的茶叶要制成茶饼?”“青瓷堆塑罐上的人物是谁?”昨日,宁波博物院“越窑青瓷进校园”课程来到鄞州惠风书院,特意穿上汉服的资深讲解员陈宁,向同学们娓娓讲述被称为“母亲瓷”的越窑青瓷的故事。 宁波博物院是馆校合作的先行者,2012年以宋诏桥小学为合作试点,启动“进校园主题课程”项目,深度挖掘馆藏资源,选取极具地域文化内涵与特色的“越窑青瓷”要素,将博物馆资源与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有机结合,开展了主题性、系统性的乡土教育。经过9年的实践和探索,目前已经与多所学校建立合作关系,覆盖范围不断拓展,课程开发体系日益完善,内容与形式不断创新,馆校合作持续深入。 2019年,宁波博物院在宁波各幼儿园、小学开展“十里红妆进校园”课程,受到师生们的广泛欢迎与一致好评,今年以“越窑青瓷”为主题的课程也反响热烈。 当天的这堂课受到了惠风书院四年级三班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孩子们不仅纷纷举手争当陈宁的小助手,还积极回答问题,互动气氛相当热烈。同学们在陈宁的讲解下,知道了陶器与瓷器烧制温度的差异,欣赏了宁波博物院馆藏的荷叶盏托等越窑青瓷,品尝了抹茶的味道,并进行了陶艺体验,在体验中感受了茶文化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