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4月0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35分钟的《宁波组曲》中富含“阿拉”元素

——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家贾国平

    

    

    

    

    记 者 黄合 刘哲

    通讯员 卢香娟

    

    昨天下午,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家贾国平特意赶到《宁波组曲》排练现场。今天晚上,《宁波组曲》将在国家大剧院首演,他的心中有点激动,也充满了期待。

    “怀胎十月,一朝分娩”。《宁波组曲》的出炉,经历了一年多时间的酝酿。《河姆渡之声》《钱湖画意》《青山翠满》《鼓棹扬帆》,伴随着音乐的铺陈推进,跨越千年的宁波画卷缓缓展开,至此宁波拥有了专属于这座城市的首部交响乐。

    即将首演的《宁波组曲》体现了怎样的创作理念?一年多的筹备阶段里背后有哪些小故事?35分钟时长里又藏着哪些宁波元素?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记者特意采访了《宁波组曲》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贾国平,请他亲自来“解密”。

    “我们要创作的,是一个城市自己专属的声音,是地地道道扎根于宁波这块土壤,完完全全属于宁波这座城市的。”打从一开始,贾国平就有着极为明确的创作理念。

    只有热爱一座城市,才有可能写出和这座城市血脉相连的作品。

    虽受疫情影响,过去一年间,贾国平还是多次来到宁波采风,河姆渡边考古、东钱湖畔漫步、宁波帮博物馆内参观、和普通宁波人交流……近距离感受宁波的风土人情。

    他还专门收集了大量关于宁波地区的民歌、非遗元素,从数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到当代宁波的精神特质,从历史、人文、自然等方方面面,寻找极具地方个性的符号,并从中汲取创作的养分。

    “既然叫《宁波组曲》,我认为一定要让宁波人能够认可,这个就是宁波,这个可以代表宁波、表达宁波。”贾国平说。

    河姆渡先人祭祀时的犴舞、流传数百年的民间乐曲马灯调、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旋律、象山地区的渔歌号子、慈溪地区的青瓷瓯乐、宁波话特有的发音节奏……这些和宁波地方文化有关联的元素,经过艺术再加工再创作,成为“藏”在《宁波组曲》里的“彩蛋”。

    贾国平告诉记者,非常欢迎大家来乐曲中仔细分析“考古”,一起找一找藏在里面属于宁波文化的细节元素,也同样希望借助这种组合镶嵌的方式,让大家可以在音乐营造的想象空间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宁波印象”。

    同时,他也特意感谢了俞峰院长和宁波交响乐团。前几天,贾国平来宁波参与彩排,现场排练到第三乐章时,一旁的他掉下眼泪来:“那一刻,应该说是一种高度的共鸣。在俞院长的指挥和宁波交响乐团的演绎下,我感受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情绪得到了强烈共鸣,艺术是可以带给人力量的!”

    据了解,明天演出结束后,宁波交响乐团还将结合专家和听众的意见,对一些细节进行微调,最终拿出更加成熟的《宁波组曲》进行巡演,让其真正成为代表宁波这座城市的“音乐名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