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看视频 |
记者 俞永均 一辆辆深蓝色的智能集卡,整齐划一地驶入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指定泊位。在碧海蓝天之间,红彤彤的远控自动化桥吊矗立在码头上,从容地从巨轮上搬运着集装箱。巨大的集装箱就像是一个个积木,被抓起后稳稳地卸载到抵达的智能集卡上……整个生产作业如行云流水,井然有序。 不远处,堆场里的远控自动化轮胎吊早已就位,等待着智能集卡的到来。“我们集团自主研发创新的操作系统,可以准确地下达每个集装箱的装卸作业指令。”操作室内,龙门吊司机叶勇和同事们正通过手柄操控着集装箱起吊。 作为宁波舟山港智慧港口建设先行示范区,梅山港区是宁波舟山港从传统港口向数字化港口转型的践行者。近日,记者来到这里,探寻这座智慧港口的变与不变。 远程操控,“蓝领”变“白领” 2020年5月,宁波舟山港、浙江移动、上海振华重工、华为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梅山港区建设“5G+智慧港口”,完善港口智慧作业流程,打造一批包括“5G+”远控自动化轮胎吊在内的示范应用。 “曾经,我们要在20多米高的操控室里连轴转12小时,夏热冬寒风雨无阻,注意力一不集中,就会存在操作安全隐患。”远控自动化技术的引入,让叶勇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巨大转变,如今他坐进了宽敞舒适的操作间,眼前是数台高清显示器,手边的机械操作杆则换成了远程操控的电子按键和手柄,“工友们常常开玩笑说,现在操作龙门吊就像打游戏,依旧很考验技术,但更有乐趣!” 今年春节,吴起飞照常上班。不同的是,过去他坐在40多米高的桥吊驾驶舱里往下看,集装箱的锁孔如同针眼,抓箱难度大,而如今他操作的远控桥吊装有19个摄像头,能精准识别各个作业角落,确保“无盲区”。 “为了能够‘一吊准’,桥吊司机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练成绝活,很多人因此出现腰肌劳损和颈肩腰腿痛。”吴起飞说,“现在,作业前设备会自动进行红外扫描,只要切换到自动作业模式,吊具就会自动下去,定位到我要去的那个位置,很精确地控制在某个高度,安全又可靠,确实轻松不少,甚至可以做到一人控制三台设备。” 码头改造,“梅山方案”独树一帜 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码头智能化是一个发展大趋势。1993年,世界上第一座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在荷兰鹿特丹的ECT自动化码头投入商业运营。 在中国,自动化码头出现时间较晚,直到2015年后才逐渐落成。目前,上海洋山港、青岛港、厦门远海等多个港口已建成全自动化码头。 “梅山港区没有跟随国内港口大流,而是另辟路径,对于现有码头进行智能化改造。”宁波梅东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捷说,比如,国内多数码头是轨道式龙门吊,梅山港区却选择了远控自动化轮胎式龙门吊。“因为宁波舟山港各码头混杂着港区自有集卡和外来集卡,完全分开难度很大,我们要在确保不影响港区正常生产作业的前提下完成智能化改造。”曾在宁波港信息通信有限公司从事技术工作的他,对于码头智能化有独到理解。 传统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改造具有建设周期短、投资小等优势,与新建无人码头相比,现有码头的改造将有更大的市场。据彭捷介绍,眼下梅山港区正抓紧推进远控桥吊、远控自动化轮胎吊和无人集卡的建设工作,着力打造一条自动化的港口作业链,未来有条件实现码头集装箱装卸、水平运输、堆场装卸环节的全过程智能化操作。 工艺升级和智慧码头建设,让梅山港区有机会进入全球前列。2020年,梅山港区完成了全球最大集装箱船“现代阿尔赫西拉斯”轮的装卸作业,全年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0%以上。 智慧港口款款走来 去年下半年以来,梅山引进了“无司机室”远控自动化龙门吊,向全自动化作业又迈进了一大步。“取消龙门吊司机室,是基于我们近年来进行远程控制技术试研得来的充足自信。”宁波梅东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主任工程师胡旭程表示。 记者了解到,未来的梅山港区,一边是5G远控自动化轮胎吊集群,在远程操控下完成抓箱、放箱等操作;另一边则是5G自动驾驶集卡队伍,载着货物来往于堆场和码头,送往四面八方。 彭捷告诉记者,今年梅山港区将添置更多的自动化设备,同时对传统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我们将把数字化转化为生产力,力争全年完成集装箱量700万标准箱”。 根据计划,到2021年底,宁波梅东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单个泊位实现“远控岸桥+无人驾驶集卡+远控自动化轮胎吊”的自动化作业模式。 “一年小变样,五年大变样。”未来五年,一个全新的自动化规模化作业的千万级集装箱码头,将向我们款款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