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4月13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市养老服务提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颁布——

未来三年,“老有所养”的幸福感成色更足

重阳佳节,敬老志愿者把制作精美的桃形糕点赠送给社区里70岁以上的老年人,祝老人健康长寿。
(资料图片 丁安 摄)
任峥 制图

    

    

    

    

    

    

    记者 王佳 通讯员 梅薇

    

    宁波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近10年来,老年户籍人口总体规模增幅高达55%;预计到2025年,我市老年户籍人口总量超过200万人。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国家战略,“十四五”是宝贵的窗口期。

    养老,作为民生要计,一直是我市重点“着墨”的领域。近日,又一重磅文件——《宁波市养老服务提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颁布。

    文件围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康养结合、事业产业协同、线上线下融合、人才科技相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构建老年友好型城市总目标,提出居家养老服务提升工程等7大工程,通过具体的任务分解、责任落实,让未来3年“老有所养”的幸福感成色更足。

    

    “更适老”的 标准化老年食堂要来了

    

    

    

    民以食为天。去年我市有关部门的一项入户调查显示,在众多养老服务中,助餐服务最受老年人关注。

    在过去数年间,我市创新推出了开办老年食堂、建设中心食堂、依托机构配送餐、发展邻里助餐点等助餐模式,并让“爱心车轮”食堂遍及乡镇(街道)。

    诚然,距离老年人“吃出便捷”“吃出满意”这个高标准,我市的助餐服务仍有提升的空间。未来3年,我市将继续完善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打造老年助餐服务闭环。到2023年,建成200个以上“后厨可观、食材可溯、安全可查、送餐可及、质量可评”的标准化老年食堂,届时,每日享受助餐服务的老年人在5万人以上。

    据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标准化老年食堂的建设指引已经“出炉”,涉及组织制度、设施设备及人员、软件和送餐管理。记者看到,仅送餐管理这一项,便对餐具、送餐箱、包装盒标记、打包、取送、配送时间等作了详细要求。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晚年生活,除了饮食方面受到关注,专业照料也是不少老年人的迫切需求。

    “我们将依托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试点建设家庭养老床位,也就是将床位建到老人家中,将专业化照护延伸至老人身边。”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受传统文化等因素影响,不少有照料需求的老年人并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喜欢就地居家养老。家庭养老床位的设立,符合大多数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现实需求,也能解决“刚需”问题。

    今年,我市在海曙、江北、镇海、北仑、鄞州试点建设家庭养老床位500张;到2023年,建设家庭养老床位1500张以上。

    我市将持续推进养老职业技能培训,未来3年,将培训养老护理员6000人次,新增通过养老护理员技能等级认定2400人次;开展以师带徒等新型培训,建设养老护理技能大师工作室不少于3家,为各类养老服务提供人才保障。同时,到2023年免费培训2.4万名以上的家庭照护者,普及居家护理知识,提高家庭照护能力。

    

    更多小微养老机构 将“嵌入”主城区

    

    

    

    

    今年起,我市社区养老机构布局将有颠覆性的观念变化,“老人跟着机构走”将转换为“机构跟着老人走”。届时,将有更多小型化、嵌入式养老机构进入老年人集中居住区,让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看到养老院,享受养老院的服务。

    “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及,严格落实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标准,对未达到配建标准的已建成住宅小区,以社区为单位推进整改。为推动任务落地落细,我市将增强政策保障,统筹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用地,探索在出让住宅用地时配建养老服务设施;支持利用存量低效用地和商业服务用地等开展养老服务;推进利用适合养老服务的机关事业和国企等存量房产建设养老服务设施。

    据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正根据老年人人口数量结构、公共服务资源等因素,编制全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年)。

    设施要建设好,更要运营好。我市将持续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范运行,到2023年,全市创建4A级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0个以上、5A级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0个以上。“这是功能更完善的‘养老服务综合体’,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营造友好的老龄社会软环境,可以让老年人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近年来,我市在适老化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如对老年人居家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方便老人出行、在公共活动空间增设适合老人的休息设施,而这些还远远不够。

    我市将推进老年友好社区建设写入“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加快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电梯加装等工作。到2023年,创建30个认知症友好社区和30个示范型老年友好社区;结合乡村振兴,创建30个“氛围浓厚、配套齐全、功能完善、居住便捷、环境优美、友善和谐”的老年宜居村。

    同时,致力于破解老年人“数字鸿沟”。围绕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服务场景,开展老年人获取信息和服务壁垒排查整改,保留现场人工服务或上门服务方式,开设老年人绿色通道。将智能技术运用纳入老年教育课程,为5万名老年人开展使用智能手机免费培训。

    

    市、县公办养老机构将 全面设置认知症照护专区

    

    

    

    曾经有人用这么一段话来概括自己照顾家中认知症患者的感受:“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他会做出什么举动,就感觉前面是一团迷雾,我们在迷雾当中行走。”

    由于认知障碍的特殊性,照料者除了会面临繁琐沉重的照顾压力外,还会面临“关系”变化、生活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心理负担。

    为了给认知症照料提供有力支撑,未来3年,我市将推进养老机构认知症照护专区建设,并探索制定可推行的标准。到2023年,市、县公办养老机构全面设置认知症照护专区,床位占比不少于当地公办养老机构床位的8%。

    老年人的日常,除了生活需求、照料需求,医疗需求也是他们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性需求。

    我市将在深化医养结合的同时,推进康养体系建设,建设定位清晰、职责明确、上下联通、转接有序的康养联合体。到2023年,建设100个康养联合体,建成市级康复辅具展示平台和区域性康复辅具洗消平台,市、县建有康复辅具适配服务平台。

    养老,离不开人才和科技支撑。为激励更多专业人才进入养老领域,我市将加大激励褒奖力度,比如:落实养老服务人才积分落户、大中专毕业生入职奖补等政策;完善养老护理员岗位津贴制度,养老机构聘用养老护理员、康复技师(士),参照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享受社保补贴政策。

    人人都会老,只有“老年友好”,才能“人人友好”。

    政策给力,硬件改善,再加上敬老环境的塑造,未来,“幸福养老,这里更好”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我市养老服务 提质提升行动吹响号角

    

    

    

    志愿者注册加入“时间银行”,昨天做了志愿服务,今天“银行账户”里就会有“时间币”,未来可以随时取用,换取等值的养老服务。

    今年,镇海、海曙开始“时间银行”试点,助力“互助养老”,鼓励和支持志愿服务者为有需求的高龄老年人提供家政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也促使志愿服务得到良性循环。

    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居家生活安全舒适。目前,全市已有近30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旧屋换新颜,今年拟为364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

    “家院互融”服务将继续深化。到今年年底,城区80%的养老机构、农村40%的养老机构,通过开放场所、承接运营、上门服务等方式,为周边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居家照护等服务。

    (王佳)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