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4月20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为奈斯比特当编辑

奈斯比特夫妇。

    

    

    

    钟振奋            

    

    回忆多年来与作家们合作的往事本是件愉快的事情。近日,我正在写一篇关于约翰·奈斯比特的文章,往事历历在目。但就在回忆的间隙,突然传来了奈斯比特先生去世的消息,令我深感震惊与痛惜。哲人其萎,风范长存。

    为奈斯比特当编辑,是“出乎意料”之事。奈斯比特先生是全球知名人士,我之前一直是从读者的角度看待这位名作者的,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和他有面对面的交谈、密切的工作接触,甚至当他新书的责任编辑。

    因为此前我做过几本对话体图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当新世界出版社准备邀请时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新闻发言人赵启正与奈斯比特夫妇就“中国模式”的话题开展对话时,负责相关活动并担任责编的任务便自然地落到了我的头上。

    约翰·奈斯比特是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成功地预测了网络的兴起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他曾先后获得犹他、康奈尔和哈佛三所大学的文凭,拥有15个荣誉博士头衔。1963年,他被肯尼迪总统任命为教育部助理部长,还曾担任约翰逊总统的特别助理。他的代表作有《大趋势》《亚洲大趋势》《中国大趋势》等。其中1982年出版的《大趋势》一书,奠定了他全球趋势大师首席的地位,此书曾高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两年多时间,并在全球57个国家出版,销售了1400多万册。由于此书所产生的巨大的品牌效应,1989年,贝尔格莱德的“大趋势大学”也应运而生(现已改名为约翰·奈斯比特大学)。

    这样一位全球畅销书作者、趋势大师的日常会是怎样的状态?虽然事先已经做了一些功课,但当真正与这样一位名人打交道时,我的心中还是有点忐忑不安。

    2009年8月的一个下午,我在北京金融街的丽思·卡尔顿酒店第一次见到了奈斯比特和他的夫人多丽丝。

    跟媒体中常见的形象比较接近,奈斯比特先生个子高大,面色红润,双目炯炯有神。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一把修剪得齐整漂亮的络腮胡子,为那张轮廓分明的脸增添了不少雄伟的气概。虽已是八十高龄,但一点儿看不出衰老的迹象,仍然是体格健壮,说话声音洪亮,不时还能听到充满感染力的朗朗笑声。当我上前与他打招呼,他与我握手的同时,用睿智的目光充满信任地看着我,我原先存有的压力自然也就消失了。

    他的妻子多丽丝显得很年轻,一头金色的齐耳短发,目光敏锐,思维活跃,说话语速较快,看上去稍显严肃,工作时很讲究效率。她原为奥地利一家德语出版社的负责人,也曾是奈斯比特的德语出版商。2000年两人喜结连理,他俩共同完成了《亚洲大趋势》《中国大趋势》等著作。

    因为事先已有沟通,此次拜访,我们就对谈的一些细节问题与奈斯比特夫妇进行了商谈。

    奈斯比特先生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人,多丽丝是以德语为母语、能用流利的英语交流的奥地利人,赵启正则是具有文理科学养的中国政府高官。三个人的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谈同一个话题时,各自的观点就会有很大的区别。奈斯比特夫妇总体上对中国的发展模式持赞成的态度,但具体到中国某些方面的不足,他们也会提出尖锐的批评。他俩虽然与赵启正是好朋友,但在原则问题上也会展开激烈的争论。就是平时恩爱有加的多丽丝和奈斯比特之间,也会有文化冲突。因此这样一场跨国籍、跨种族、跨文化的对谈,也使读者产生了很高的阅读期待。

    关于“中国模式”的对话共进行了五场。中间有一周左右的间隙,奈斯比特夫妇专门去了一趟西藏,因此在归来后言及西藏时就多了一份亲身经历、实地观察的兴奋。奈斯比特说,去西藏是他的夙愿,这次终于美梦成真。他参观了著名的布达拉宫、哲蚌寺以及当地的小学,西藏的现代化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们夸赞他的这一“壮举”时,他笑着向我们透露了一个秘密,说这一切得益于他平时坚持跑马拉松的习惯。我们听后深感惊奇,同时又十分佩服他的毅力。是啊,他能坚持连续几天、每天几个小时的集中对谈而丝毫不见倦态,出书后又马不停蹄地接受各大媒体采访,参加在北京和上海的多场新书宣传活动时始终保持着充沛的精力,都和他平时养成的锻炼习惯、拥有一个强壮的身体有关。

    在对谈中,奈斯比特夫妇很善于取譬,比如用“新搬来的邻居”来比喻中国的崛起;对于中国在讲故事方面的不足,他用奥地利的谚语“不要把你的烛光放在桌子下面”作比;而对于众说纷纭的“中国模式”,奈斯比特先生则称,“中国是一辆跑得更快、性能更优的列车。”他对中国的发展模式作了充分的肯定。

    赵启正是演讲与对话的高手,中外媒体熟知的新闻发言人,以其睿智与幽默的演讲风格闻名于世,像奈斯比特夫妇这样能与他对谈并旗鼓相当者并不多。

    在对话即将结束时,赵启正特意提及多丽丝曾经学习过表演艺术的经历,因此他最后征求她的意见:你是艺术家,你觉得我们的对话可以落幕了吗?多丽丝立即机智地回应:完美落幕!

    在与奈斯比特夫妇合作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想在图书的正文前放上三位对话作者向读者致意的一段话。通常的做法是,作为外国作者,他们会写上一段简短的英文,我们会附上相应的译文刊出。让我颇感意外的是,奈斯比特夫妇托翻译带过来的是一段纯粹的中文!原来他们已预先让翻译把他们要说的话用中文写出,他俩则采用小学生描红的方法,一笔一画地努力“描”出了一段很齐整的中文,还饶有兴趣地签上了中文大名。从这一细节中既可看出奈斯比特夫妇的“奇思妙想”,也可感受到他们对中国读者的尊重之意。

    (作者系《对话:中国模式》责任编辑、新世界出版社编审,宁波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