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看视频 |
记者 黄合 和百年前的青年相比,这一代年轻人的思想觉悟,是进步了,退步了,还是有所超越? 捧着冯定所著的《平凡的真理》,“00后”王易辰怔怔地出神。生在不用担心物质条件的幸福年代,很长一段时间里,学习似乎是她唯一需要努力和发愁的事。 而现在,再过不到一个月,她就要满21岁了。人生的意义、道路的选择、未来的出路……一系列问题,一下子都跳到了跟前,一个挨着一个探着脑袋,催着“00后”赶紧“长大”。 “十字街头”的选择 晚上上英国大学的网课,白天在江北区委组织部实习——因为疫情的影响,王易辰已渐渐习惯了非一般的“留学”生活。 月底,位于慈城的真理园即将开园。她这才知道,自己就读的宁波中学,竟在百年前出了这么一个厉害的校友人物。 “中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被誉为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最重要的3位人物之一……光看看这一连串的荣誉,就感觉实在太厉害了。”王易辰说。 查阅了更多的资料,她才发现青年时代的冯定,其实并没有什么高大上的梦想或者光环的加持,同样也历经过迷茫、苦闷和生活的锤炼。 1902年,冯定出生在贫寒的家庭,得到族叔的资助,才好不容易完成学业。毕业后,他辗转在宁波、上海、北京等不同的城市,做过会计,也当过教师,还做过私人文秘,换过不少工作。 “(青年)好像是处身在最热闹的,可是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街头,这边去也不好,那边去也不好,动也不好,静也不好”……在之后的文章中,冯定一再聚焦青年这个特殊的阶段。 就他本人而言,直到23岁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阅读大量进步书籍,才最终决定了自己奋斗一生的事业。1925年年底,冯定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地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 谁的青春不迷茫?正是因为经过漫长的思考、审慎的抉择,才让之后的坚持更显难得和珍贵。 热血青年的“导师” 《青年应当怎样修养》《现阶段的中国青年问题》《青年在这个时候应该干些什么?》《抗战与青年》《平凡的真理》《青年的苦闷从何而来?》……冯定的著作,不少和青年紧紧联系在一起。 从第一部著作《青年应当怎样修养》到先后印刷11次、行销50万册的《平凡的真理》,冯定一次次站在青年的视角,试图回答青年的问题,解答青年的困惑。 “一开始,我会比较诧异,为什么这些看似枯燥的说理会是那个年代的畅销书。仔细读了才发现,先生在书里讲述的一些修身自省的方法,对无论哪个年代的青年都是适用的。”王易辰说。 如何对待恋爱和婚姻、学业与职业的关系?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如何培养坚强的意志、养成高尚的大公无私的道德习惯?如何爱养父母?……书中的冯定,就像是和蔼可亲的长辈,面对着那一代迷茫的青年,娓娓道来。 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到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冯定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留下近百万字的著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 冯定曾表示,自己并没有自命为青年的“导师”,也并不是指点迷津的唯一“接引星”,“我不过是一个比较老的青年,受过比较长远和深刻的生活教育。根据我的苦经验,作为青年修养上的一种‘借镜’,总该是有益无害的吧”。 尽一分子“人”的责任 在真理园旁的马哲书局,王易辰最喜欢“人生就是进击”这款手机链——晚年冯定回顾自己一生时曾感慨:“逆境总是有的,人生就是进击。” 在漫长的一生中,如何选择自己的努力方向?如何找到自己心心念念的事业?面对逆境如何能够乘风破浪、逐浪而行? 冯定给出的答案,是“顺势去推动时代的轮子,尽一分子‘人’的责任”;“对我们来说,服从真理,不屈不挠,才是意志坚强的最好表现”;“如果人生观正确,那么选择的道路自然也是会正确的”。 他寄语生活在新社会中的青年:一切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一切崇洋的民族自卑感,一切无政府主义的空谈,一切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偏激无知的论调,都不能对于振兴中华有所补益;也鼓励广大青年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认清努力的方向,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也希望能够在自己的20代,继续丰富自己的阅历、形成自己的见解,然后再回到自己的国家,找到能够发挥自己作用和特长的地方。”王易辰说。 在她看来,和之前的青年相比,“00后”这一代有着更多和外界接触的机会,有着更加开放的眼界,也有着更多自我选择的机会;但这些同样也是“双刃剑”,可能一不留神会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的代名词。 “还是要不停地‘长大’,毕竟在不远的未来,我们必将扛起责任和担当。”王易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