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5月1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十字志愿者 让生命接力奔跑

压题照:市红十字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携手市中心血站开展“心系群众、血浓情深”——市直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无偿献血与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活动。(陈敏 章友 摄)


▲2019年台风“利奇马”来袭,我市7支红十字救援队赴台州临海救援。
(市红十字会提供)

◀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队员全程陪护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陈敏 章友 摄)

制图 张悦

    

    

    

    记者 陈敏 通讯员 章友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积极参与应急救援,为特殊群体做心理辅导,在关键时刻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他们就是红十字志愿者。

    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日,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目前,全市共有红十字志愿服务团体150余个,志愿者1.3万余人,成为构建文明和谐宁波的一支重要力量。

    据统计,仅2020年度,全市红十字志愿者累计服务146225小时。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志愿者们奋战在交通卡点、社区等防疫一线,全年共有红十字志愿者53人次获得省、市级以上荣誉。先后涌现出一批省市级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优秀志愿者。“最美浙江人”“浙江慈善奖”和“宁波慈善奖”的获得者中,不乏我市红十字志愿者的身影。

    

    他们 传递着生命的接力棒

    

    

    2006年10月,海军战士王成捐献了155毫升造血干细胞,成为宁波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到目前为止,我市已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118例。这项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还曾获评第三届“浙江慈善奖”。

    延续17年的生命接力背后,是115位捐献者(3人为2次捐献)的倾情付出,还有1万余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入库志愿者时刻准备着。他们的背后,是宁波市红十字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的大力支持。

    宁波市红十字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9年4月,有骨干成员18人。他们当中,有捐献志愿者,有医务工作者,还有社会爱心人士。他们深入学校、社区等地开展宣讲培训,向广大市民普及无偿献血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服务队队员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建立微信关爱群,向他们解释采集流程和注意事项,第一时间消除捐献者的疑虑和紧张心理。采集当日,队员们都会到医院陪伴捐献者,为他们提供暖宝宝和热水袋。考虑到捐献者行动不便,提前备好毛巾、吸管、尿壶等生活用品,并送上一份热气腾腾的“爱心粥”,让捐献者在整个采集过程中感受到温暖。

    作为市红十字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队长的曹幼君,其本人就是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14年8月26日,曹幼君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名1岁多的重庆白血病男孩。此外,多年来她已累计献血100余次。

    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让曹幼君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受她的影响,不少亲朋好友也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包括她的儿子。

    除了捐献时的陪伴,护送造血干细胞也是服务队队员的工作内容,并且是整个捐献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现在的我更像是一名‘快递员’,只是我快递的是救人的造血干细胞。”曹幼君说,她“快递”造血干细胞已有十几次,每一次都是在和时间赛跑,“最怕飞机延误,因为在另一座城市,有一名患者正等着我手里的造血干细胞救命”。

    每次护送造血干细胞,曹幼君提前3天就开始关注路途中的天气情况。如果是高铁能到达的地方,她会首选高铁作为交通工具。

    印象最深的是一例在温州完成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曹幼君作为志愿者前往护送。采集完成后,当天已经没有合适的航班前往目的地了,她急急忙忙往火车站赶,路上一直在心里祈祷。所幸,那天曹幼君顺利坐上了高铁,经过8个多小时的旅程,终于把这份宝贵的“生命礼物”送达目的地。

    据统计,市红十字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队员们参与了30多例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过程,用心血和汗水,为血液病患者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

    

    他们 在生死时速中显身手

    

    

    在宁波,镇海红十字海天救援队是一支十分“硬核”的救援队。这支于2014年5月8日成立的救援队,目前有队员80名,还有200多名志愿者,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警察、公司员工、城管队员和退伍军人等组成。

    2019年夏,台风“利奇马”袭击江南大地,多地被洪水包围。接到宁波市红十字会增援台州临海的通知时,“海天”的68名队员已经在救援一线忙碌了两天两夜,来不及喘口气,一身疲惫的队员们马上向临海进发。那次,救援队在临海连续奋战了10多个小时,直到伤痕累累的救援艇实在无法继续工作,才回到镇海。在那10多个小时里,海天救援队成功搜救转移人员上百人,其中骨折病人3名,被及时送往就近医院。

    在台风“利奇马”影响期间,我市共有7支红十字救援队奔赴台州临海救援,解救受困群众660多人。宁波救援队员的爱心之举感动了当地居民,他们自发熬粥、煮凉茶,送给又饥又渴的救援队员。

    这几年,市红十字会的救援救助能力显著增强,在一次又一次的灾难面前展现出宁波力量。据介绍,全市现有县级以上红十字救援队15支,队员960余名,在遂昌山体滑坡、四川九寨沟地震等灾害救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慈溪群狼公益救援队获“浙江慈善奖”;象山水上救援队多年来坚持开展松兰山海岸线志愿巡岸活动,获得广泛赞誉。

    

    他们 架起关爱生命的桥梁

    

    

    2011年实现器官捐献1例,2012年16例,2013年11例,2014年25例,2015年30例……近几年,我市的器官捐献人数呈稳步上升趋势。截至目前,全市人体器官、遗体(角膜)捐献志愿登记累计2万余人,实现器官捐献251例、遗体捐献183例、角膜捐献334例,捐献大器官750多个。宁波的器官、角膜和遗体捐献人数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这份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宁波人的大爱。

    2018年,市红十字会积极探索创新,在国内率先引入第三方专业殡仪服务团队——宁波永逸殡葬礼仪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的红十字人文关怀服务队,承担了我市每一例遗体(角膜)捐献者的殡仪服务等工作。通过给捐献者和家属提供专业化、人性化的关怀和服务,让捐献者更加体面、有尊严地走完生命最后一程,使捐献者家属体会到更多的荣誉感。市红十字人文关怀服务队,成为市红十字会、捐献者家属和接受单位之间无缝衔接、有效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市红十字人文关怀服务队有队员40名,平均年龄只有24岁,毕业于民政殡仪学院,拥有殡仪服务员四级证书,具有专业的抚生慰殁知识和实践经验。截至目前,共参与遗体(角膜)捐献服务共计98例,服务范围覆盖10个区县(市)的76个街道(乡镇)和326社区(村),服务总里程达5626公里。

    这一串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不平静的瞬间……

    1997年出生的服务队队员罗佳,无论白天黑夜,从来不关手机。她的本职工作是殡仪服务员,优秀的职业素养让她养成了24小时待命的习惯。凌晨1时,工作了一天的罗佳在睡梦中被微信消息提示音惊醒,看到宁波遗体(角膜)捐献接受工作群里出现了一条通知:“第三医院有一例遗体捐献。”罗佳立即翻身下床,第一时间与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取得联系,马上便获得了确认信息。她一边通知另一名队员做好出发准备,一边与逝者家属电话联系,确认捐献者所在的具体位置和捐献者、执行者的姓名,告知逝者家属需要准备的资料,以及到达现场后需要逝者家属配合完成的事项,并以短信方式再次发送给逝者家属确认。与此同时,罗佳还要与接受单位联系,告知预计到达的时间,一切都显得紧张而有序。

    为了不耽误时间,这些前期沟通常常是在出发的车上进行的。每一例遗体(角膜)捐献的成功完成,大多需要经历这样的“突如其来”和“争分夺秒”。对市红十字人文关怀服务队队员来说,“随时待命、说走就走”就是工作的常态。

    队员们到达现场后,面对的往往是悲痛欲绝的逝者家属。“我们一直把逝者家属当作亲人来看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需求,也能让自己更好地帮助他们。”这是市红十字人文关怀服务队每一名队员的心声。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