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时评/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5月13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景区违建房地产之风当刹

    

    

    兰草

    

    云南昆明滇池,一些企业长期与湖争地,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房地产等项目,严重破坏滇池生态系统完整性,但整改经历了“糊弄十余年”的曲折历程。近日,云南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现场督办,昆明市对在建项目停工整改,拆除违建高尔夫球场、房屋和硬化车道,全面恢复生态绿化(5月10日新华社)。

    此前,从2014年起,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秦岭违建别墅严重破坏生态问题,先后六次批示指示,当地却整而未治、禁而不绝,一栋栋别墅依然“拔地而起”“岿然不动”。2018年7月以后,中央、省、市三级打响秦岭保卫战,1194栋违建别墅被全面拆除,复绿复耕有序推进。

    滇池、秦岭是全国著名景区,都存在大量违建项目,肆意破坏植被、污染水源,危害百姓健康和生命,纠正起来却阻力巨大,原因在于一些人的错误思想作祟。

    一曰“钱”。一些人以为,开发房地产项目,是在为当地经济发展作贡献;问题暴露后,又以为钱能通神,事情即使再大,只要缴点钱罚点款就能“摆平”。然而,山林草场是“人类之肺”,湖泊湿地是“人类之肾”,人们只有精心保护的理,没有肆意破坏的权。昆明大量房地产项目与湖争地,不仅严重摧残当地的山水林田湖草,还存在生活污水进入滇池的风险。秦岭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被誉为“国家中央公园”“华夏文明的龙脉”,保护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一些企业盯上这类风水宝地,随意圈占林地,随意排放生活污水,人为削平山坡……这种竭泽而渔的行为,危害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赚再多的钱又有何用?

    二曰“权”。一些人觉得项目经过审批,因此有恃无恐。可是,他们太健忘。2004年,国家明令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但昆明铭真运动旅游有限公司偷换概念,于2008年前后,以“户外旅游休闲公园”“健康养老”等名义蒙混过关,使违法高尔夫球项目得以设立。2003年,陕西省已规定禁止在秦岭北麓从事房地产开发、修建商品房和私人别墅,但当地置若罔闻,为一些企业开了口子。事实证明,没人可以超越法律、肆意妄为,在法律的利剑下,秦岭、滇池违建别墅“拆违战”终于打响,并将一改到底。

    三曰“众”。有人觉得涉及违规建设和购置房地产者,动辄几百户、数千户,人多势众,法不责众,处理起来总会有所顾忌。其实,滇池、秦岭不属于某个人,而是属于全省、全国的每个人,比起一省几千万人、全国14亿人,那些把“昆明大水缸”“陕西绿肺”变成后花园的人,不过是少数、极少数,不“得罪”他们就会得罪苍生黎民,对不住子孙万代。

    四曰“拖”。秦岭、昆明相关问题被新闻媒体披露、被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发现后,明确要求整改,但一些违规企业不是认真吸取教训,而是今推明缓,阳奉阴违,试图以拖待变,使违规项目变成既成事实,保住既得利益,甚至继续违规开发。然而,党和国家保护生态,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只会越来越大,想拖着不改,注定是行不通的。

    秦岭、滇池两起典型案例说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对法律保持敬畏,不能越雷池半步。各级党委政府应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的关系,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对敢于破坏生态者,要依法依规严肃惩处。企业在开发房地产项目时,决不能挑战法律,到不该去的地方大兴土木;已经开发违法建筑的企业,不能错判形势,而应痛改前非。已经购置违规房地产的公民,应积极支持和配合地方政府依法行政,合法有序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