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5月1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5月21日是第二个“国际茶日”。宁波有千年茶史,茶文化底蕴深厚,是举世公认的“海上茶路”启航地、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港口。专家提议,把“海上茶路·甬为茶港”作为宁波主体文化之一来打造——

擦亮宁波茶文化的金名片

韩立萍 制图

海上茶路启航地纪事碑主题景观。

连片的福泉山茶场。

本版摄影 朱军备

    

    

    记者 朱军备

    

    

    

    春季是采茶季节,福泉山头茶开采暨禅茶基地挂牌、第16届“神奇大岚”茶文化旅游节、奉化博物馆的“花间一壶茶——奉化茶文化展”、嵩江茶城的钟公庙街道茶旅文化节等茶节茶庆接踵而至;奉化“茶与健康”茶文化讲座、金钟茶城的金天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茶会等茶事活动丰富多彩……

    今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二个“国际茶日”。“国际茶日”的确立,对弘扬茶文化意义重大。

    茶从中国出发,沿着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走向世界。从中国、宁波飘出的袅袅茶香跨越千年,芬芳了人间。宁波茶文化历史悠久,当代人尚需大力传承发扬。

    

    四明山发现古茶树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茶经》有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中国是茶的故乡。到目前为止,最早文字记录宁波茶叶的也是《茶经》:“浙东:以越州上”(原注:余姚县生瀑布泉岭曰仙茗,大者殊异,小者与襄州同)。

    《茶经·七之事》为全文引录,《茶经·四之器》文字简单一些,内容大同小异:永嘉中,余姚人虞洪入瀑布山采茗,遇一道士云:“吾丹丘子,祈子他日有瓯牺之余,乞相遗也。”可见余姚瀑布山的仙茗在晋代就有了。

    从茶树生长条件来看,宁波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境内的山脉主要为四明山脉和天台山余脉,多为丘陵山地,最高峰近千米,平均海拔四五百米,山虽然不高,但东临大海,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有良好的种茶环境,各地多有野生茶。

    2008年春,余姚瀑布泉岭发现了大批长势优良的灌木型古茶树,最大的胸围10厘米多,高3米以上。次年5月,宁波市政府在当地竖立了瀑布泉岭古茶碑,记载了宁波千年茶史。

    至今,全市拥有21.8万亩茶园,分布在余姚、宁海、奉化、鄞州、海曙等地。

    随着饮茶风尚的盛行,茶具就成为必不可缺的用具,这就有力地刺激了越州、明州瓷器茶具的生产。慈溪鸣鹤镇西栲栳山麓上林湖一带为越窑青瓷三个中心之一,而茶具是越窑青瓷的主打产品之一。

    

    唐宋明州茶文化兴盛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茶文化学者、宁波东亚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竺济法在《上善若茶,为饮最宜》一文中说:“家乡宁波有一句饮茶俗语,与此遥相呼应:唐宋元明清,自古喝到今。”因为在唐代,四明山瀑布泉岭一带的茶,已成为公认的名茶,唐宋元明清,四明山茶是闻名遐迩的珍品,且多为贡品。初唐重臣、著名书法家虞世南编著的《北堂书钞·茶篇》,搜集了12则茶事。

    禅茶结合让茶文化走向精神层面。唐宋时代明州著名的有天童禅寺、阿育王寺、雪窦寺、瑞岩寺、金峨寺和城内的开元寺等。这些佛教传播的圣地,也是禅茶一体兴盛的名寺。

    据《金峨寺志》记载,唐代高僧百丈怀海禅师是该寺的开山祖师。他制定的《百丈清规》,完成于唐贞元年间(785—804年),是规范禅僧一切行为的律令,将坐禅饮茶列为宗门范式,从此佛家茶仪正式问世。

    唐代明州的天童禅寺、阿育王寺等名寺,不但有专门生产茶的茶园(场),而且寺院中佛茶一体交融极盛,也就是说饮茶从技艺提高到精神的高度,佛与茶、禅文化与茶文化终于交相圆通。

    宋代明州天童等寺院中,有一套肃穆庄严的寺院茶礼和茶宴。茶宴开始时,众人团团围坐,住持按一定程序冲沏香茗佛茶,依次递给大家品尝。所以“吃茶去”成为禅林的法语。“吃茶”在禅人修行中就是坐禅、论佛。饮茶可得道,茶中有道。中国“茶道”两字首先由禅僧提出。

    宁波大学教授张如安在《南宋宁波文化史》中指出,南宋时期,四明地区的饮茶之风,较之北宋更为普及,一般普通人家都备有茶叶。茶的饮法也多样化,或点或煎或泡,三者并举。以茶待客,已成为一种社会风气,为了饮茶,南宋四明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开设了不少茶肆。僧人和士人的饮茶最有文化色彩。

    

    宁波是“海上茶路”启航地

    

    

    我国古代大量外销的物资中,丝、瓷、茶等为大宗商品,中国使者、商旅出海都少不了带点茶叶,后来出现了专门贩运茶叶的运输商团,形成了“海上茶路”“陆上茶马古道”。尤其是阿拉伯、波斯地区的商人通过海路到明州,聚居在明州城的东门内,称为“波斯巷”,驻有波斯团。这些商人不仅贩卖丝、茶与瓷器,还把越窑茶具之类的器物,散落于他们到过的沿海港口城市和都市,大批出土的器物就是“海上茶路”的最好物证。

    据史料记载,唐代明州到日本航线开通后,在唐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日本高僧最澄经明州(今宁波)学佛回国时,就带去了茶叶、茶籽,种植于日本近江(今滋贺县),这是中国茶种传播海外的最早记载。之后,唐代空海、永忠等高僧,宋代荣西、南浦绍明、希玄道元、圆尔辨圆等高僧均从明州港带着中国茶叶或茶籽回日本。

    宋代明州设高丽使馆,专事与高丽(今朝鲜半岛)官方往来

    

    及海上丝、茶等贸易事务,今遗址尚存月湖畔。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宁波已造出两艘当时世界吨位最大的600吨级“神舟”,主要用于官方海外贸易。

    清光绪年间,时任宁波茶厂副厂长的刘峻周,受俄国皇家采办商波波夫邀请,带领12名茶叶技工,在宁波采购了大量茶籽和茶苗,经海路到格鲁吉亚种茶,获得成功,开创了近代宁波至格鲁吉亚、俄罗斯乃至整个独联体的另一条“海上茶路”。

    晚清时期,通过宁波口岸出口的茶叶,尤其是绿茶,占全国茶叶出口的“半壁江山”。

    当代宁波港仍为全国茶叶出口主要港口,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量三成以上。到2018年,宁波产的茶叶出口约2.64万吨,产值9508万美元。

    1000多年以来,宁波一直是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港口之一。宁波(明州)港输出茶叶历史之长、数量之多,影响之大,均为中国之最,中国茶港的历史地位不言而喻。

    宁波是举世公认的“海上茶路”启航地,这早在2007年就得到了海内外茶文化专家、学者的确认。2011年起,我市茶文化界又提出了“甬为茶港”新概念。有专家认为,茶叶、瓷器(包括茶具)是“海上丝路”的主要商品,因此,“海上茶路”是“海上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海上丝路”一样,“海上茶路”同样是由多个沿海、沿江城市组成。

    

    擦亮宁波茶文化的金名片

    

    

    2003年,宁波市成立了茶文化促进会,2004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七届宁波国际茶文化节,“中绿杯”名优茶评比已成为国内名茶评比的权威品牌,包括宁波东亚茶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7次主题研讨会,在海内外茶文化、茶产业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

    2007年至2013年,宁波茶文化促进会、宁波东亚茶文化研究中心先后四次举办“海上茶路·甬为茶港”国际研讨会,并于2013年通过了《“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研讨会共识》。

    2009年,在市区三江口古明州主要码头遗址,建成了“海上茶路”启航地纪事碑主题景观。2010年1月8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把第一块“中国茶文化之乡”牌匾授予余姚市,同时授予余姚瀑布仙茗为“中华文化名茶”称号。2019年举办了“茶庄园”“茶旅游”暨宁波茶史茶事研讨会,引导茶文化更好地为茶产业服务。

    近年来,浙江商业技术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东钱湖旅游学校等纷纷开设与茶叶相关的专业,培养出大批茶艺师。宁波茶城由一座“蝶变”为金钟茶、36茶院、嵩江茶城等多座茶城,茶事活动频繁兴办。闻名遐迩的越窑青瓷和玉成窑后继有人。动议已久的宁波茶文化博物园,再次提上议事日程。

    从前年开始,宁波茶文化促进会牵头组织专家编著《宁波茶通典》,分为茶史典、茶业典、茶人物典、茶诗典、茶书典、茶俗典、茶具典等。

    茶为国饮,中国是茶树原产地和茶文化发源地。

    目前全球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超过20亿人饮茶,茶成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茶饮不仅相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而且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文化符号。

    2019年12月,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促进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年5月21日,是第二个“国际茶日”。

    作为茶港、“海上茶路”起航地,宁波在茶文化上可做的事还有很多。譬如还可以建一个茶文化博物馆、加大对宁波茶文化宣传推介力度、加强茶与旅游紧密结合等。

    有专家提出,把“海上茶路·甬为茶港”作为宁波主体文化之一来打造,像“杭为茶都”那样,提升城市形象,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使其成为具有国际性的独特城市文化元素。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