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玉兰果蔬农场玻璃温室大棚。(陈章升 摄) |
|
多锐(右)与大学生农创客交流洋蓟种植技术。(陈章升 摄) |
|
农创客陈速超通过网络直播推介花卉盆景。(陈章升 摄) |
外形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在欧洲拥有“蔬菜之皇”美誉……近段时间,慈溪坎墩大学生农创园里的洋蓟迎来了丰收季。其间,宁波“泛3315计划”专家、众以精准农业科技(宁波)有限公司总经理多锐到大棚内查看洋蓟长势,利用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分析生长数据,并在电商平台上为这些洋蔬菜找“婆家”。 多锐是以色列人,毕业于以色列理工学院。2019年,他在慈溪创办公司,携手坎墩大学生农创客栽培洋蓟。“今年,我们从以色列引入精准农业技术Akologic农业管理系统,将其应用到洋蓟种植管理上。”多锐说,有了这个系统,整个农业活动数据会被保存至“云端”,实现农产品全程可追溯化管理。 记者 陈章升 慈溪市委报道组 张天叶 通讯员 陈琪 为农业发展插上“数字翅膀” 坎墩街道的智慧农业是慈溪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去年以来,该市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数字化引领农业“工厂化”“园区化”“科技化”发展,着力打造数字农业“慈溪模式”。其间,慈溪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市、区),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慈溪正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跻身“国家队”。 装有光照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等装置,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各采集点的土壤盐分、pH值等数据……在坎墩玉兰果蔬农场,两座玻璃温室大棚格外引人注目。近年来,该农场在大棚内开辟4亩试验田,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有了数字化设备,播种、育苗、养护等实现智能化,两名工人就能做好日常管理。”农场主胡晶金说,管理员坐在家里点点手机,就能完成远程操控作业。 在慈溪,像胡晶金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有近千人。他们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为数字农业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3年前,慈溪市民徐佳坤投身农业,在坎墩建起种植精品柑橘“红美人”的家庭农场。现在,这家农场已安装了集土壤湿度、温度、EC(肥力)以及光照强度等数据监测于一体的无线传感器。“我们能将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湿度保持在70%上下。”徐佳坤说,不在农场时,他会通过手机软件查看大棚情况,一旦发现数据异常便通知员工及时排除隐患。 数字农业不仅帮助慈溪农户节约成本,实现精准控制灌溉施肥,还提高了生产效率。“今年,坎墩大学生农创园将新建‘数字农业驾驶舱’,利用现有农作物生产各项指标数据、自然环境数据、农产品销售数据等,形成数字模型曲线,为园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性服务。”坎墩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元奇说,他们将新建农业项目孵化器,引入以色列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进行本土化试种实验,加快农业“机器换人”步伐。 大力开辟数字农业“试验田” 农业主体的迭代式成长,让慈溪农业发展驶入“快车道”。目前,仅在慈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慈溪坎墩大学生农创园,就有20余个由新型职业农民主导的重大高科技农业产业项目。这些项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发展。 在慈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慈溪市瑞丰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琪投资1.5亿元,在盐碱地上建起一个工厂化的菌菇种植基地。依靠数字化环控手段,他模拟出最适宜的环境,让较难种植的白玉菇一年四季都能收获。在这个“梦工厂”里,周琪经过反复的数据比对和测试,实现生产全流程数据化:每一瓶培养基的用料误差被严格限定在10克以内;种植车间里的温度常年保持在15℃左右;为了维持湿度,车间里每隔5分钟喷一次水。 在这样的数字化应用场景里“静养”105天,一瓶重约150克的白玉菇便能走下“流水线”。“数字化精准管控让每一瓶白玉菇生产实现标准化。现在,我们正着手实施二期项目,预计投产后亩均年产值逾100万元。”周琪展望道。 目前,慈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已集聚50多家国内外大中型农业企业,建立了杭州湾现代农业研究院、沧海慈湖农创客基地、国际食品研发中心三大创新驱动平台。“今年,正大集团携手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在园区试点建设无人智慧农场,努力实现机库田间全自动转移作业、自动避障停车、作物生产实时监控,耕种管收全程精准化、无人化作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郭志强说,目前一批智能农机已完成调试,将于下月正式投用。 以数字化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 通过一个个数字化应用场景,慈溪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变革,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大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截至目前,该市累计创建省级数字工厂(牧场)5家,数字化改造基地30个,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居全省前列。 数字改变农业,也改变了“靠天吃饭”的传统农民。周巷种植大户桑红杰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承包了300多亩地种蔬菜,如今他又多了一重身份——数字化育苗专业户。近年来,他投资数百万元建设数字化温室大棚,致力于蔬菜瓜果种苗培育,“周边农民要种多少亩蔬菜,只需提前下单,我就会将蔬菜苗按时送到地头。现在,育苗基地辐射面积已近3万亩。” 温室大棚内的数字化生产日趋成熟,慈溪又将目光投向更广袤的田野。去年12月,慈溪正大顺为智慧农业研究院揭牌,这是宁波首家由世界500强企业与本土科技企业联合成立的智慧农业研究机构。“研究院汇集中科院以及多家国内高校、农业龙头企业相关资源,专注于数字乡村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慈溪正大顺为智慧农业研究院负责人表示,研究院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慈溪数字农业发展“添智助力”。 借助数字化平台,慈溪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智慧监管”。今年,该市推出“农安码”掌上服务平台,消费者在手机上通过平台“溯源查询”板块,可查询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全过程;进入“码上检测”,邮寄相关样品,检测机构会免费出具电子检测报告。“有了‘农安码’,我们能看到农产品的‘身份证’,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慈溪市民王女士点赞。 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慈溪将全力打造数字乡村数据平台,绘制农业农村数字地图,搭建“数字乡村驾驶舱”,推动生产管理、流通营销、行业监管、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五大领域数字化转型,开发多个特色创新应用场景。“今年,我市将建立农事‘一码通’数字服务平台,农业保险一呼就灵,政策补助一瞬直达,服务需求一呼必应;加大农业生产主体和园区、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力度,进一步促进产业节本增效。”慈溪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