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5月19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走浙东唐诗之路:无限诗意在四明

    

    

    记者 张正伟 单玉紫枫 

    

    出宁海西门,走王爱古道,经松门岭进入台州……在今天开幕的“中国旅游日”第19届徐霞客开游节上,串联王爱山——天台山——天姥山的唐诗古道成为“跟着霞客去旅行”活动的热门线路。来自全国各地的自驾客、网红达人和旅游爱好者循此访古探幽、陶醉自然。

    一部唐诗、万种生活。在唐代,诗就是人们的生活日常;在当下,唐诗寄托着对美好的向往:与唐诗有关的书籍、公众号、旅游景点,“将人们引向那个最辉煌的时代,引向寻求生命真谛的生活方式”。

    宁波所处的浙东,山水秀丽、人文璀璨,自古就是诗文大家“诗以壮景、诗以咏志”的首选地。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有450余位唐代诗人游历浙东,留下诗篇1500余首,形成了璀璨至今的浙东唐诗之路。

    开展诗路文化研究、挖掘沿线文化遗产、提升人文旅游内涵……浙江省诗路文化带暨浙东唐诗之路自2019年启动建设以来,宁波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藏身四明、天台,隐逸湖海、山林的“诗路”古迹正在展露昔日光华,成为浙江“大花园”和“重要窗口”的新风景。

    且行且吟,留下“诗意四明”

    从唐代李白到明代徐霞客,从河姆渡文化到浙东唐诗之路,从四明山水到江南古建……上月19日,“联合国中文日”前夜,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和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汉语学习班的学生围绕浙东唐诗之路,在线足足聊了90分钟。

    “这次跨文化研修非常有价值,希望有机会到宁波实地走访。”美国肯特州立大学中国文化项目负责人俞慧副教授告诉记者,浙东唐诗之路激起了美国大学生对唐诗的想象和对中国的向往。

    浙东唐诗之路是唐代诗人以浙东运河西段、曹娥江、剡溪沿线水陆交通行迹为依托,在一湖(镜湖)、两盆(剡中盆地和沃州盆地)、三山(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区域内形成的一条独特的诗歌文化线,“它自钱塘江畔西陵渡始,南行至天姥山,最终到达天台山;支脉向东,经四明山延伸至宁波和海上”。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唐代诗人行走浙东、感物兴怀,开辟出一条独特文化线路的同时,也为四明大地留下了无限“诗意”。据研究,唐代诗人笔下的浙东,包括四明山、雪窦山、天台山等名山,剡溪、鉴湖、曹娥江等河湖,雪窦寺、天童寺、普济禅寺等道场寺庙,剡纸、茶叶、莼菜等风物特产。

    据浙东唐诗之路沿线文物遗存调查报告显示,佛教从天台的山林里走出,沿运河至明州,使明州成为当时重要的佛教圣地……今天,沿着唐诗之路,我们仍能听到余姚的龙泉寺,奉化的雪窦寺,鄞州的天童寺、阿育王寺传出的千年钟鼓梵音。

    有酒有歌,“诗与远方”今胜昔

    上月底,“诗路奉化”行画山水间——浙东唐诗之路写生艺术展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画家用脚步丈量唐诗之路,用画笔描绘诗路风景。在海曙,正在打造浙东唐诗之路典范区,让人们春赏杖锡樱、夏观五龙瀑、秋数茅镬红叶、冬临观顶湖看雪。

    “会稽东南秀、四明名更佳”“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开”……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仍然习惯循着李白、杜甫、陆龟蒙等唐代诗人的足迹游历四明、探秘天台,只是竹杖芒鞋换作了汽车高铁,饮酒作诗变成了高歌对和。

    现在的人们,为什么那么喜爱唐朝?用学者蒋勋的话说,“唐朝就像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营。一个人不会永远去露营,但这一年回想起来,最美的那几天是去露营和度假的日子”。

    近年来,宁波把浙东唐诗之路当作全省诗路文化带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和大花园建设的“一号工程”重点推进,一批高品位人文风光游线崭露头角。

    深入推进沿线全域旅游建设,宁海被评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象山、奉化、江北、慈溪、余姚成功入选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推进海丝申遗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天一阁博物馆扩建,屠呦呦旧居、包玉刚故居、虞洽卿故居保护修缮和开放利用工作有序推进。将诗路建设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打造乡村旅游典型。宁海双林村和葛家村列入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萧王庙街道、大碶街道获评市级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东钱湖、梁弄和墙头通过创建验收。

    见“海”见“河”,“诗路游”值得期待

    美化村容村貌、优化景区景点、串联古道步道,打造山水朝圣线、寻幽访古线、踏歌追远线三条四明山诗路主题线路。修复提升从天姥山、天台山至宁海的千年唐诗古道,着力建设宁海西门——前童梁皇驿——岔路王爱山——天台山霞客古道,论证并打造浙东唐诗之路入海标志地……

    今年以来,余姚、宁海等地纷纷推出浙东唐诗之路建设规划,阳明古镇、慈城骢马河等全市重点文旅融合项目在“五一”期间率先亮相,吸引了众多游客“顺着运河来看海”。

    宁波是见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活化石”,又是中国大运河的南端唯一入海口。宁波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两大文化IP的影响力,大力建设浙东唐诗之路和大运河诗路。据介绍,下一步,我市相关部门将按照省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和浙东唐诗之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要求,谋划、推进宁波境内的诗路文化带建设,指导沿线景区质量提升,丰富文化旅游精品,开展文化艺术创作,加快推进沿线重大项目建设,打造海丝之路宁波文化旅游博览会、雪窦山弥勒文化节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旅融合节庆品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