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5月2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青春之“声”,“刷新”党史学习教育

融入生活,红色党史“潮”起来

▶冯定故居一角
(黄合 摄)
◀马哲书局一角(黄合 摄)
▶《梅园往事》剧本资料
马哲书局里的红色文创产品(黄合 摄)
海曙青年进行红色“剧本杀”
通过情景还原的形式重温本土红色故事

    

    

    

    

    

    

    

    

    记者 黄 合

    图片除署名外由海曙区委宣传部提供

    

    今年恰逢建党百年,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火出了“圈”。

    这部根正苗红的“红色正剧”,在豆瓣上评分目前已高达9.3分,在B站、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上一度冲上热搜成为话题引发共鸣,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其在年轻人当中的受欢迎程度。

    “又红又专”的党史教育,如何让每个当代年轻人都能入脑入心、同频共振?和《觉醒年代》一样,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尝试和探索,当青春链接历史,当党史走入生活,原来的印象被刷新,“潮”起来的党史教育更加鲜活。

    

    “党建+文创”,改变以往的印象

    

    

    4月底,位于江北慈城镇的冯定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和一般的红色党员教育地标不同,此处除了冯定的生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介绍之外,还有一个设计洋气的马哲书局,方便参观者“打卡”。

    刻着“有为青年”“青年的自我修养”字样的徽章,印有“人生就是进击”的钥匙挂绳,做成马克思、恩格斯样子的抱枕,中共历次重大会议会址建筑造型的书签,按赞样式的音控小夜灯……

    马哲书局专门开辟一间展室,陈列了5个系列的文创产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和一般博物馆、旅游点的“手办”不同,这里的文创产品基本上和冯定语录、红色文化和相关党建元素进行了“链接”和“提炼”,用时尚的元素让红色文创变得灵动起来。

    “这些都是我们参与设计、布展的。”2000年出生的张宾丽,是浙江万里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大三学生,也是参与此次冯定故居配套文创设计的高校工作室的成员之一。去年10月开始,她便跟着指导老师陈立萍,参与此次文创设计。

    查阅资料、整理史料、翻阅传记……和之前针对乡村振兴或者博物馆展品的文创设计不同,“党建+文创”需要在时尚元素提炼和嫁接过程中,花费更多的时间。如何能够既展现出红色文化庄严、厚重的特点,又能够和年轻人的现代审美口味相契合?这是一个需要反复推敲打磨的过程。

    对于张宾丽来说,虽说高中时学过历史,其中的中国共产党党史的知识点也都背过、考过,但是这一次换个身份做文创设计的体验分外不同。“其实每一个知识点的背后,都有一连串的故事细节,书里的一张照片、一段文字,背后隐藏的就是一段波澜壮阔图景。”她说。

    曾经被历次中共重要会议的时间、地点、事件等知识点“折磨”到“心态爆炸”的张宾丽,也因此有了不一样的“发现”:“中共一大、瓦窑堡会议、遵义会议、八七会议等会址的建筑都很好看,很有风格,也成为我们书签那一套设计的原点。”

    团队的另一个成员、1999年出生的大学生符晓娟,则在参与设计的过程中对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故事觉得莫名亲切:“印象中,他们是学校走廊里挂着的照片,一脸严肃的‘大胡子’,这次借助查找大量的史实,自己终于知道奋战在革命战线上的两人关系,是志同道合的好伙伴。”

    符晓娟说,参与此次文创开发的过程,也是自己不断学习受到教育的过程,感觉在不断挖掘、提炼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而且也以此为契机发现了很多当年引领时代之先的“摩登青年”,“他们一点都不陈旧、不古板,而是鲜活、生动的。”

    设计的这些文创产品,也得到了不少年轻的拥趸。五一期间,马哲书局里人流如织,不少游客驻足、拍照、购买文创产品。“90后”小卓一连买了好几个徽章,说是新买的挎包背带上刚好可以扣上。

    “这一次我们和江北区委组织部、慈城镇合作,也是希望通过青年人的视角,通过生活化的方式的呈现,用设计的语言、鲜活的色彩,最终让红色元素更好地走入生活、融入生活,飞入寻常百姓家。”工作室负责人陈立萍说。

    

    沉浸式体验,身临其境同频共振

    

    

    在海曙区鄞江镇,青山绿水怀抱着古香古色的梅园革命史迹陈列馆。这里原先是“宝寿庵”,后改建为学校;抗战时期,这里是中共鄞奉县委所在地,也是鄞奉县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召开的地址。

    4月29日下午,一场主题为《梅园往事》的海曙区原创红色剧本“沉浸式”演绎活动在这里举行,10余名来自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青年党员和群众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参与其中,通过情景还原、现场搜证、集中推理等方式揭开故事真相,了解梅园地区革命历史,“沉浸式”学习党史。

    这里是红色堡垒村。1940年秋,中共鄞县(鄞奉)县委将工作重心转向鄞西山区,县委紧紧依靠群众,发展党的组织,创建抗日革命武装,建立民主政权,开辟了鄞西抗日革命根据地——山坳处的梅园正是鄞西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地带。

    电线杆旁边原来有家理发店,为躲避敌人挨家挨户的扫荡,剃头郎佯装在抹剃须膏、理发,帮助共产党人躲过一劫;当时支部开会在靠山脚的屋子里,一听日军进村,大家可以赶紧沿山路撤退,随身带的文件就压在棺材板里;“建岙妈妈”钟仁美把两个刚成年的儿子先后送进了革命队伍,而她的家也成了当时的地下工作秘密联络站……

    这些发生在数十年前战火纷飞年代的故事,如何让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的年轻人感同身受?今年年初,海曙团区委找到了年轻的文化创业者,希望借助当下广大青年群体最受欢迎的“剧本杀”,打造真正的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场景,让青年党员走近本土革命历史,感受红色力量,激发办实事动力。

    经过一个月的创作打磨,由海曙青年原创的首个以鄞江梅园地区革命历史为主题的《梅园往事》红色剧本正式出炉,故事以1941年4月宁波沦陷后梅园乡建岙村发生的历史故事为背景,由陈晓云、边春甫、周飞等人的革命故事改编创作而成。

    参与者换上特定人物服饰,在主持人的引导下,通过剧本阅读、剧情演绎等方式感受革命年代共产党员保家卫国的英勇故事。剧本体验结束后,梅园革命史迹陈列馆的红色讲解员唐亚凤阿姨用带着浓浓乡音的“土话”,为大家生动讲述剧本背后的历史故事。

    该项目负责人之一、1995年出生的罗懿是个年轻的海归创业者。在她看来,近年来大受欢迎的“剧本杀”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娱乐领域,而是加入了更多家国情怀、历史背景,比如汶川大地震、抵抗侵略等历史事件元素,在演绎推理过程中加入更多教育意义,让更多年轻人愿意走进历史、同频共振。

    这个剧本就将时代背景放在了1941年4月,宁波沦陷之后,红色堡垒建岙村被日军进犯,敌人烧杀抢掠,要把所有秘密据点和联络站连根拔除。参与者化身乡长、校长、和尚、米店老板等不同角色,与日军势力斗智斗勇,目标是找到真正的内奸和接头人,把建岙村的情报向外传递。

    置身特定场景、“亲历”革命岁月,令参与者颇有感触。“没想到党史学习教育能跟当下流行的剧本演绎结合在一起,感觉很新奇。这让我在‘亲历’中了解到梅园地区的革命历史,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做好本职工作。”来自海曙国投的青年党员孙梦婷说。

    海曙团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借助这一形式,让党史资源从“静态”转化为“动态”,由“抽象模糊”变为“生动具体”,引领青年从现实走进历史,从“旁观者”变为“主人公”,让党史学习教育更有现场感、亲历感,在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中,让党史知识入脑入心。

    

    年轻化表达,跨越时空的“对话”

    

    

    “党建+文创”、红色剧本杀、动漫、口袋书、3D还原的红色故事、红色主题旅游……原本似乎有些距离感的党史教育也变得日复一日“年轻”起来,和年轻人的表达方式挨得更紧,和当代青年的生活贴得更近。

    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这为在青年群体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指明方向。

    年青一代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精心引导。党史是助力青年成长成才的丰厚精神养料,党史中蕴含的精神力量,要由年青一代来汲取、传承和发扬。

    “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红色元素都是当前最为热门的话题。从我们高校来说,目前思政教育已深入各门学科,但冷静思考,如何把这些课程上好、让学生真正能够入脑入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浙江万里学院教师陈立萍说。

    从不少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过去一些组织动员式的学习教育过于“简单粗暴”,自己只能在被动的状态下接受,潜意识里却很难对这些百年前的党史产生共鸣,最终的效果自然“荒腔走板”。

    “我们还是希望借助年轻化的表达方式,让党史教育走入生活,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推出适合其特点的产品,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红色基因的传承。”陈立萍说,其实那些孩子们认为又红又专、藏在故纸堆里的人,都是那个年代最潮流的年轻人,他们最早接受新思想,确立了信仰和方向,走在了时代的最前面。

    那么,该如何构筑跨越时空“对话”的平台载体?在此过程中自然也离不开年青一代的努力。漫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和由其改编的动漫,在B站的点击量已接近7亿次;青年画家乌合麒麟结合时事的漫画,冲上推特热搜;一大群年轻偶像出演红色主题影视作品,呼吁更多年轻人重温历史、不忘初心……

    “泪目”“感动”“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种花家”“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在B站、微博等年轻人集聚的社交媒介,弹幕里出现了更多关于爱国、爱党的青春宣言。当用革命精神涤荡年轻心灵、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青年可以从党史教育中汲取干事创业的智慧和力量,厚植爱国爱党情怀,辨清前行方向,明确使命担当,将党的事业接力棒一代一代传下去。

    今年以来,宁波团市委重点开展“薪火相传百年路”、“红色IP的青春诉说”音乐微宣讲、“跟着诗词学党史”等一系列活动,用一首歌、一首诗、一段影像,让那些百年前发生的血与火的故事,重新鲜活起来。

    以青年视角挖掘党史教育素材,通过党史中的青年元素联结党史与青年,这一系列“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活动的目标也很明确——努力让党史教育“到青少年身边、在青少年心中”。

    “我们将继续发挥团组织的组织优势,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好线上党史教育的推广和传播,让更多青年可以学到红色故事,感受红色精神,汲取红色力量,在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奋勇向前。”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