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5月24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潮涌风劲正扬帆

——宁波深化“放管服”改革纪实

    

    

    

    记者 朱宇 俞永均 易鹤

    

    打开宁波2021年的经济运行图,一条逆势而上的曲线跃然眼前: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42倍,增速位列全省第一,两年平均增长32.6%;前4个月,宁波外贸总额达3579.7亿元,同比增长37.7%,4月进出口创历史新高。

    “宁波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与市委、市政府积极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密不可分。”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

    记者走访各地发现,去年以来,我市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加快数字化转型,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经济释放出新活力,也改出了新动力。

    抗疫思变,数字化革新惠企路径

    “动动手指,政府补贴几秒钟就能到账,不需要任何中间环节,快到不可思议。”说起宁波惠企便民数字化政务服务平台“甬易办”,宁波斯贝科技缸套有限公司负责人周琪琳频频点赞。

    由“群众跑腿”变为“数据跑路”,自“甬易办”平台运行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跟斯贝科技一样感受到了政府服务的暖心变化。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了保就业、保市场主体,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如何让兑付流程更简易、速度更快、受益企业覆盖面更广?宁波选择了用数字化革新传统的惠企路径。

    去年6月,“甬易办”上线试运行,变传统的“先申报,再审核”为“政府先审核,受惠者再确认”,从而实现了政企交流从“线下收集”到“线上呼应”、政务服务从“坐店等客”到“速递上门”的转变。截至目前,“甬易办”平台总访问量达1120万人次,惠及49.8万户企业(个人),涉及金额105.54亿余元。

    今年3月,宁波数字化改革重大标志性工程——城市大脑正式运营,拥有党政甬领、政府甬效、经济甬强、民生甬惠、法治甬先、数字甬智等6大板块及下辖众多的子板块,集聚了“甬易办”、智慧健康、基层治理四平台、公共交通等一批智慧应用,动态反映着宁波实时的运行情况。截至目前,宁波城市大脑已汇集近30个委办局应用系统,汇聚了100多亿条数据。其中,共享数据超过65亿条,开放数据3亿多条。

    从“物理集中”到“一窗服务”,从“审批多头办理”到“一体审批”,从“百套系统并存”到“一网流转”,如今,宁波90%以上非涉密事项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办件网上受理率80%以上,掌上执法率90%以上……

    据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宁波正在全力构建“一网通”的基础网络体系、“一体化”的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一站式”的数字应用体系,打造具有宁波特色的政府数字化转型体系。

    “一加一减”,企业办事更便捷

    去年以来,面对突发疫情及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经济外向度高、GDP总量超万亿元的宁波经济何以保持平稳运行?我市的做法是主动做好审批的“减法”、服务的“加法”,以一流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助力,释放经济新活力。

    “现在开办公司真方便,全部可以在网上办理,而且有了电子营业执照,便可完成年报、查档案,还能电子网签。”说起不断深化的商事制度改革,宁波江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业务经办人朱聪卓连声赞叹。

    围绕保市场主体激发活力,宁波在全省率先实现开办企业免费发放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出台《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推动企业开办、项目投资、水电气网报装等“10+N”领域的便利化改革,努力实现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政府服务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企业活力不断迸发,截至3月底,全市在册市场主体达到113.42万户,同比增长9.7%,其中民营主体接近110万户。

    针对疫情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我市积极健全“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机制,构建医疗健康、工业互联网等5大新兴产业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同时,优化人才创业创新生态,建立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未来产业等新经济培育发展机制,争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各级政府主动服务,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外港口拥堵严重、船舶延误增加等影响,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面临缺舱、缺箱等突出问题。市政府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及时出台十条措施,破解航运市场“一箱难求”问题,今年前4个月进口空箱达241万标准箱,为外贸出口快速增长提供了保障。

    入选中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11个评价指标跻身全国20强……宁波一流的国际营商环境引来了多只“金凤凰”栖身,一季度,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32个,同比增加16个,合同外资、实际外资同比分别增长38.5%和21.2%,两年平均增幅分别为35.3%和6.1%。

    感受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

    曾几何时,出门办事,“身手钥钱”必不可少。但是在宁波,即便忘带了身份证,想办的事照样能办成。

    早在2017年,宁波市公安局就依托“阿拉警察”APP,研发推出“证照电子化”应用功能。尽管开始只集成了身份证、户口簿、驾驶证等6种电子证照,但背后的意义深远——在全国率先探索了一套互联网环境下的身份验证新模式。

    2019年6月,宁波又召开“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改革工作会议,剑指“我证明不了我”的民生顽疾。

    “真没想到这么方便,连户口簿都不用带!”今年4月,王女士来到江北公安户证中心,通过“刷脸”“扫码”,顺利地把户口从鄞州迁至江北。

    “人生大事”省心办,背后离不开数字化改革的强大支撑。目前,我市政务服务47个领域1464项办事事项,可以通过“刷脸”“扫码”获取127类证件(证明),基本实现证件(证明)从“索要”到“不要”、从“纸质证照”到“电子证照”、从“申请人提供”到“服务单位自行获取”。

    推进“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改革,最大的“拦路虎”,就是各部门之间存在的信息壁垒。比如,群众来办事,窗口人员无法查询到非本部门出具的证件(证明)数据;少数能查询到的,也无法形成证件(证明)文件,进行纸质留底归档。

    针对各部门之间难打破的数据壁垒,宁波打造了一个以数据共享为基础,人工核查为补充,覆盖全市政务服务窗口的证件(证明)材料网上出具系统,也就是宁波电子证明共享核查平台。原本要由办事群众自己提供的证件(证明),如今变成了数据,直接由政府部门从“共享平台”中调取。群众办事省心,业务部门也安心,实现了双赢。

    需要自己提供的证件(证明)减少了,群众办事自然就省心了。“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完善‘无证件(证明)办事’体系,全力营造更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为全国、全省贡献更多的‘宁波经验’。”市委改革办负责人表示。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