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6月0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是中国著名植物学家 他是立志科学救国的革命先驱

青年钟观光的澎湃岁月

钟观光先生

钟观光纪念馆(林旻 摄)

与钟观光纪念馆相连的四合院里,还居住着几位钟氏后人。上图为现年100岁的胡碧华老人(右)与97岁的胡余庆老人。(林旻 摄)

钟观光纪念馆内展出的植物标本(林旻 摄)

钟观光(左二)与教育部参事同仁合影

1930年,钟观光在浙江普陀采集的“普陀鹅耳枥”标本

钟观光与梅里尔博士的通信手迹

    

    

    

    

    

    五月,一年中即将迈入最蓬勃的一季,走进位于北仑区柴桥街道大溟村姚江岸的钟氏故居,院子里的植物滋长蔓延,见证着这座百年老宅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半个月前,这座始建于20世纪初的老宅,几经波折,重新迎来了开门迎宾的一刻。这里,曾安放了植物学家钟观光的青少年时代和晚年时光。

    钟观光(1869-1940),字宪鬯,北仑柴桥人,植物学家,革命家,教育家,中国近代植物学开拓者,为我国近代植物学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

    钟观光的后半生,为研究植物学穷尽心力,在中国植物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青年钟观光,曾在热血奔涌的觉醒年代里发出特殊的光芒,他参加中国教育会、中国同盟会,在沪甬两地分别创办了四明实学会、上海科学仪器馆、理科传习所,是一位立志科学救国的革命先驱者。

    

    壹 | 芦江赤子

    

    1869年1月1日,钟观光出生在北仑柴桥一个小染坊业者家庭。他是家中长子,从小酷爱学习,到了上学的年纪,父亲钟青原将儿子们送到私塾“澹园”接受启蒙教育,师从镇海名士举人虞景璜(谱名虞中极,虞和钦的父亲)。

    孩子天性好动、不耐久坐,年少的钟观光深知父亲赚钱供自己读书不易,便想出用布条将自己的一条腿捆绑在桌脚上这个法子来强制自己认真听讲。到17岁时已精通诗、词、赋、章。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钟观光考取秀才,柴桥的乡人都谑称他为“缚脚秀才”。

    钟观光十几岁时,父亲钟青原在离镇上三里地的姚江岸(钟观光祖母的娘家大溟村)买地建造房子。房子是典型的江南农村木结构七架屋。坐西朝东,由一排正堂屋五间两弄、一排串堂屋五间两弄和左右厢房四间围成一个四方形。中间有一个约100平方米的大天井,正堂屋后面和串堂屋前面,各有一个小天井。大门开在串堂屋前的小天井北首,大天井南北首各设有一扇小门。房子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占地900多平方米。房子四周都是农田,种满了庄稼,因而被雅称为“蔬绕轩”,即现在的钟观光故居。

    贰| 科学救国

    清朝末年,内政腐败,外患迭乘。有识之士,都在探寻救国之路,青年钟观光也跻身其中。

    1879年2月,为交流西学与实学,时任宁波知府的宗源瀚(1834-1897,字湘文)倡导创设辨志文会,几年后又为辨志文会开展活动建造了辨志精舍(亦称“辨志书院”,分汉学、宋学、史学、算学、舆地、词章六斋,位于今宁波市二中)。辨志文会推行一种有别于科举的考课机制,让大量知识分子逐渐接触西学,不再死守四书五经,而是思考在风雨飘摇的清末如何能成为有用之才,找寻救国之策。钟观光是学员之一,至少参加两次考课并获奖。

    甲午战后,外侮日亟,钟观光幡然醒悟,认为“制器尚象之学,彼胜我矣”。1899年,钟观光和同乡虞和钦、虞辉祖在柴桥组织“四明实学会”,他意识到,要想救亡图存,求强求富,必须发展自然科学,振兴实业。于是他决心自学,获得科学知识。在不长的时间里,钟观光等人参照江南制造局翻译的化学、物理等书,进行黄磷提取和分离的对照实验、研究,几经周折,试制成功,黄磷终于被提取出来。随即,钟观光等迁居上海,向商务大臣盛宣怀呈申专利,盛宣怀派员考察,留下“制造得法,不让外洋”等批语,准许专利15年。

    1901年,钟观光在自己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到上海浦东组织筹建灵光造磷厂,这是中国自行设计、自筹资金的第一家造磷厂。但由于当时中国现代工业基础薄弱,加之得不到清政府的支持,他虽有实业救国的良好愿望,终因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和药品原料等原因导致工厂倒闭。钟观光没有气馁,旋即东渡日本考察,回国后与弟弟钟观诰共同翻译并出版了由日本人上野编著的《中国通商物产字典》一书。

    1901年年底,钟观光和虞和钦等人联手创办了上海科学仪器馆,这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科学仪器馆。最初以销售仪器和药品(日本进口)为主,但开办月余光顾者寥寥,他们意识到当时的国情是通晓科学者寥若晨星,决定先以加快传播科学知识为始,于是创办了理科传习所, 由钟观光、虞和钦等讲授理化博物知识、仪器原理与操作要领,一举改变了门庭冷落的局面,前来听课者不乏近代进步人士,如蔡元培、蒋维乔、柳亚子、陈其美等。

    在蒋维乔撰写的《钟观光先生传》中有这样的描述:“江阴南菁书院改为高等学堂,聘先生任理化教习,途时肄业生皆成才之士,与教员年多相若,或且年长于教员,多不愿上堂授课,惟先生讲解透彻,试验正确,学者翕然从之。”

    在教书育人上,钟观光孜孜不倦,循循善诱,授课之暇,向学生灌输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思想。

    叁| 革命先驱

    钟观光为人正直,治学严谨,以“科学之切于实用”为座右铭,并具有强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心。1902年,他受邀参加了蔡元培发起的中国教育会。辛亥革命时,他曾用自学的理化知识,秘密制造土炸弹运往前线支援革命。

    1902年冬,蔡元培、蒋观云、僧宗仰等又在上海发起成立了爱国学社并设女校,成为革命党人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革命党人秘密接洽的机关。钟观光在爱国女校义务教授理化。

    这一年,是钟观光从事革命活动的元年。

    1903年,《苏报》案案发,章炳麟、邹海滨二人被捕入狱,钟观光暗中照顾狱中同志,还不顾风险藏匿同盟会会员名单,使得很多革命者幸免于难。中国教育会决定继续办理濒临停顿的爱国女校,推举钟观光为义务经理(校长),蒋维乔为副经理。7月,爱国女校开学,分学级为本科、预科,钟观光兼授文理各科。在他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妹妹钟雅思(19岁)、钟雅仪(17岁)、女儿钟培堇(15岁),以及其他来自柴桥、大碶头等从13岁到21岁不等的女子来到上海,进入爱国女校学习。

    钟观光的另一个举动,也让“革新思想之种子”在老家镇海萌芽。同年11月,钟观光、虞和钦等一些在沪的宁波人,在科学仪器馆馆址所在的四马路惠福里创办《宁波白话报》,这是宁波人在上海创办的最早白话报纸,也是我国提倡白话、用白话文进行写作的最早刊物之一,同时倡导实业救国、移风易俗和妇女解放。

    值得一提的是,科学仪器馆为上海暗杀团制造毒药、炸药提供器材,在清末著名的对俄同志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草创过程中作出了贡献,且虞和钦、钟观光两位科学仪器馆创办者还是对俄同志会会员。1904年11月上海光复会秘密成立后,对俄同志会会员皆合于光复会,后来光复会易名为“中国革命同盟会”,因此他们自然可认为是上海光复会、同盟会的早期会员之一。中国共产党大型机关报《新华日报》曾于1941年4月26日在头版刊发题为“同盟会会员钟宪鬯逝世”的通讯稿。尽管如此,钟观光并不以革命先驱者之功自居,曾表示:“置身改革国事,系尽国民一份子之责任。”他还因为眼睛近视未及参加军事工作而感到遗憾。

    1905年,中国教育会重选,钟观光被选为副会长,他深刻地认识到要推动革命,必先唤起民众,而要培养人才,必先发展教育。次年,钟观光与陈屺怀、张申之、曹赞宸等一起以柴桥镇原观澜书院田产、屋宇变价建造新校舍,筹建了“芦渎公学”(今柴桥小学前身)。学校办成了,他却因建校而负债累累,陷入经济上的困境。

    1908年,钟观光再度赴上海理科传习所执教,因教学终日劳碌,积劳成疾,为偿还债务节衣缩食,而患咯血症,不得已辍教。蔡元培等得知后,专门成立了一个钟门同学会为他筹资治病,劝他到西湖疗养。

    在杭州疗养期间,激发了钟观光对植物学的探究理念。病情稍好,钟观光就近采集标本,认真制作,很快掌握了近代植物学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从此,他转理化为生物,与博大精深的植物学结下了不解之缘,随后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植物学的研究和采集工作。以不惑之年,开启了我国植物学采集的新纪元。

    肆| 薪火相传

    2021年5月15日,经过细心修缮和精心布展,钟观光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当下,正在故居内展出的《芦江畔赤子,植物学先驱——钟观光生平展》,诉说着这位博物学家追求科学、矢志救国、奉献植物学研究的一生。

    他热爱植物学,开辟了中国人采集制作植物标本的先河,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植物标本室——北京大学植物标本室,和第一个近代植物园——笕桥植物园,为我国近代植物学发挥了奠基性的作用。他的名字被作为植物的学名多达17种,永记史册,如观光木属(Tsoongiodendron)和钟木属(Tsoongia)。

    1940年7月,日寇在镇海登陆,故乡陷于战乱。同年9月30日,这位热爱祖国、献身科学教育事业的著名学者在忧愤中离开了人世,终年72岁。

    1940年11月13日,《中央日报》昆明版刊发钟观光逝世的消息,评价他的学术地位“可谓旧时代之最后一人,新时之最初一人”。

    钟观光父子不但是我国著名的植物分类学专家,还是著名的植物分类学教育者。他们言传身教,为我国植物分类学培养了大批人才,极大促进了该学科的发展。

    听闻钟观光纪念馆开馆,北京大学生物标本馆专程发来贺信——

    “钟观光先生‘恃旧学不足以御侮,而科学为强国之根基’,创办企业、执掌教育、制作标本、研修植物等,均开历史之先河。钟观光纪念馆利用钟先生故居修复而成,对弘扬和传承钟观光先生求知、爱国、奉献、钻研的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钟观光纪念馆的落成开幕,也凝结着北仑区为文物保护和名人文化基因传承所奋斗的历史。

    2008年,北仑区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将钟观光故居及墓地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点。规划方案虽已编制,但因种种原因,修缮工作一直没有启动。这里长久无人居住,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后又经2012年台风“海葵”、2013年“梅保联”公路建设规划等波折,几近倾颓。所幸,在北仑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在北仑区文化文物部门的辛勤奔波和积极协调下,故居得以原址保留,并于2016年9月全面启动工维修工程,2017年3月顺利竣工,工程质量得到了省、市文物专家的高度评价。

    “我们一直寻求在保护后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平衡点,探求以保护促利用、以利用促发展的文物保护最佳途径,最终达成利用意向,利用故居后院自建屋打造钟观光纪念馆,以展现钟老先生一生上下求索的治学精神、勇于实践的开拓精神以及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北仑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负责人表示,以开放钟观光纪念馆为代表,近年来,北仑区在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不断完善文化设施,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加快推进“文化基因解码工程”。

    如今,与钟观光纪念馆相连的四合院里,还居住着几位钟氏后人。钟观光的曾孙钟钢铁一家,他们既是钟氏的继承者,也是钟观光纪念馆的守护者。两位钟家阿婆,一位出生于1921年,是钟观光嫡堂侄孙媳妇胡碧华;一位出生于1924年,是钟观光的大孙媳妇胡余庆,曾在高塘小学任教。天气好的时候,经常能听到两位老人的笑谈声,和院子天井里那两株与钟观光息息相关的普陀鹅耳枥一样,生趣盎然。

    

    钟观光纪念馆参观指南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另行公告)

    上午:8:30-11:00 下午:13:00-16:00

    自驾:宁波出发,S1甬台温高速—S20穿山疏港高速—柴桥互通—钟观光故居

    公交:宁波地铁1号线(霞浦方向)霞浦站下车—758路(柴桥中学站)—步行至柴桥老站—709-2路(大溟村站)—步行500米可达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