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美丽家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6月02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沈碧波:

大学生职业农民 乐此不疲种粮食

沈碧波在进行田间飞防。
(陈朝霞 摄)

    

    

    

    

    

    

    

    记 者 陈朝霞

    通讯员 张昊桦 徐浩跃     

    

    初夏,小麦丰收时节。在海曙区古林镇蜃蛟村的大片麦田里,一位青年农民熟练地操控着收割机在田里“奔跑”,很快,田间的小麦被机器“吃”进肚子,再通过巨大的“手臂”转送至田边停着的拖拉机“仓库”中。

    操控机器者是今年31岁的海曙区绿畦家庭农场负责人沈碧波,俨然一名“老农民”的他对这样的工作场景习以为常,鲜为人知的是,他是一名大学生农民。

    沈碧波是土生土长的古林人,2011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给水排水专业,毕业后进入宁波建设集团干着专业对口的工作。两年后,他辞职回到蜃蛟村,帮着务农的父亲种水稻,成为职业农民。

    沈碧波的选择让家人朋友很不理解,可他说,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每天看着父辈在田间辛勤劳动,对乡村的热爱始终萦绕心中,“不过和父辈不同,我要做一个新型农民”。

    最初两年,作为“门外汉”的沈碧波跟着父亲从零开始,学习种植水稻。其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农业知识。“我办了一张宁波市图书馆的借阅卡,一有空就去阅读文献、查阅资料和实验数据,了解土壤结构、肥力、含水率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与水稻产量的关系,并将理论知识与田间实际情况进行比对,总结经验。”

    渐渐地,沈碧波对水稻种植方法了如指掌,并成立绿畦家庭农场,流转了600亩土地,开始一门心思种小麦和水稻。在他看来,和完全凭经验的传统种植方法不同,他要用科学的种植方法,从粮种、粮方、粮人三个方面共同发力。“粮种决定产量,粮方意味着科学的田间管理办法,粮人关系着田间管理的质量,这些都是粮食高产的关键因素。”沈碧波侃侃而谈,“其中最关键的两个环节是秧苗质量和后期田间管理,要重视种质,也要区别对待每一块稻田,比如河边和内陆地块的水肥管理完全不一样。”

    实践证明,科学种田夺高产。如今,每年沈碧波农场的水稻平均亩产量比周边农场高150公斤左右。

    在对水稻种植熟门熟路后,沈碧波开始尝试种植“稻田画”。去年7月,他从网上打印出小时候喜欢的皮卡丘和功夫熊猫图案,然后按比例放大,运用北斗定位系统在7亩左右的田间播下彩色抗倒伏性好的稻种。为此,他还专门买来航拍器,从高空拍摄试验成果。“从航拍图来看,效果还不错。”沈碧波笑着说,在取得经济效益最大化后,就要考虑社会效益,“希望通过自己的尝试,拓展不一样的水稻种植模式,也为打造美丽乡村出一分力”。

    沈碧波坦言,其实这些年他也曾遭遇严重的“危机”,“2009年,因为台风,90%的水稻在孕穗期患了绝症‘基腐病’,面临绝收的危险,我硬是通过按比例打农药和营养剂的方法,把水稻全救活了。”

    “农业靠天吃饭,困难时刻都在。这些年我不断调整田间水稻品种结构,在农场按比例种植不同品种,使产量达到最高、风险降到最低。”沈碧波说:“其实种粮食要善于分配不同产量的品种进行种植,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才能稳操胜券。”

    在田间摸爬滚打了七八年的沈碧波依旧对自己的职业农民生涯乐此不疲,他对未来充满信心,“农场离洞桥的宁波果品批发市场和奉化方桥的宁波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都只有10多分钟车程,我打算瞄准较低的运输成本,在保证粮食高产基础上,开始种植水果和蔬菜,尝试多种经营,进一步提高亩产效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