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宁波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极端天气,冬有严寒,夏有酷暑,台汛期受到台风影响,不定期出现气象干旱、局地强对流天气等。 台风 影响我市的台风大风持续时间一般在1天至2天,短的只有几个小时,长的在70个至80个小时,如9711台风,象山8级大风持续77个小时,持续时间之长为历史罕见;降水持续时间短的只有1天至2天,长的在6天至7天;洪涝影响时间长的可能达一周,如2013年“菲特”台风,10月7日1点15分,23号台风“菲特”在福建省福鼎市沙埕镇沿海登陆,受“菲特”和24号台风“丹娜丝”及冷空气共同影响,宁波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过程雨量最大、雨强最强的台风暴雨,全市过程平均面雨量357毫米,加之恰逢天文高潮位,宁波大部分地区出现高潮位,进而影响积水排泄,姚江水位一度超过警戒水位1.56米,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姚江最高水位余姚站3.40米,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47米,城市内涝十分严重。 干旱 2003年宁波遭受春夏秋连旱,受旱面积达108万亩。这一年由于4月起雨量就比常年偏少,梅雨量又只有常年的六成,加之入夏后连续高温、蒸发量大,因此,进入7月后干旱发展很快,8月上旬时不少地区的苗木、花卉和经济作物等大批旱死,供水供电告急,到10月底,象山县的山塘和大部分中小型水库已经干涸,缺水断水村庄达500个。 东风波 1988年7月29日晚9点至30日上午9点,受东风波影响,宁海、奉化、余姚、鄞州部分地区遇突发性特大暴雨,宁海县黄坛、杨梅岭降雨分别是498毫米、350毫米,四明山区降雨300毫米,大批山塘、水库、堤坝、桥梁及供电、通信设施被洪水冲毁,300个村庄受江水围困。 2019年我市出现3次东风波过程,时间偏早,个数偏多,强度偏强。其中最强的一次发生在9月2日,我市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过程,其中有87个观测站雨量超过100毫米,最大的镇海岚山193毫米。 寒潮 1998年3月19日至21日我市出现寒潮,市区48小时降温达13.8℃,全市出现了大范围的降雪、雷暴、冻雨天气,受此影响,20日下午2点51分至5点23分的2个半小时内杭甬高速公路就发生15起交通事故,部分山区因电线电杆被压断使供电中断达3天之久。这种春分边上的强降温,导致榨菜根茎膨大受阻,竹笋春发困难,油菜结实率下降,樱桃、梨、李、桃等花瓣被冻伤,山区毛竹部分被压断,全市有2000个蔬菜大棚被雪压塌,明前茶损失一半以上。 雷暴 2003年7月10日下午4点许,奉化出现雷暴天气,有5人遭遇雷击。 2007年6月29日,市区七塔寺被响雷劈掉圆通宝殿左边的龙头装饰石块及屋檐一角的柱子等。 2013年9月14日下午1点左右,北仑区九峰山顶“九峰之巅”景区石板凉亭发生雷击事故。 冰雹 冰雹出现时间较短暂,有时只有几分钟,长的几十分钟,宁波不是冰雹天气多发地区,加上冰雹天气一般发生在很小的范围或几千米宽十几千米长的带状区域内,俗有“雹打一条线”之说,所以,气象观测站较少观测到。1998年4月5日,余姚、慈溪、镇海等不少地方出现了雷雨大风和冰雹,历时5分钟至25分钟,慈溪掌起一带的冰雹普遍有乒乓球大小,大的如拳头,该镇上宅村绝大多数民房上的瓦片被打得粉碎。(厉晓杭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