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兵 5月24日,李克强总理在宁波考察时说:宁波人不仅仅要当“小老板”,还要当“大老板”。我想,“移植”这句话来勉励宁波的航运人,丝毫不违和。 宁波出过好多“船王”,民国时期的陈顺通,后来的包玉刚、董浩云、顾宗瑞等。现在,宁波不仅有世界大港,还是国内航运大市,宁波有民营航运企业143家,这意味着至少有143个潜在的“大老板”。很多人期盼:宁波有没有可能再出一个或几个航运“大老板”或“船王”? 有人认为很难。现在和过去相比,经济发展模式和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些年,国内一些民营航运企业想做大做强,运力达两三百万吨,但最终没有渡过2008年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运力过剩、资金链断裂等危机。 还有人认为,海运行业和其他行业有区别,是高投入高风险行业,要赚钱必须要有船。可是造船投入非常大,造一条巴拿马货船,最低也要2亿多元,而且投入周期长,回报见效慢。民营船运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不仅要有雄厚的资金,还要有足够的实力去应对风卷云舒的国际航运市场。 所谓“船小好调头”,在国际航运业也是这个道理。做到一定规模的民营航运企业,风险也相应增加。航运业受外部大环境的影响非常大,民营企业又过小,没有办法去扭转这个局面。 拿船王包玉刚来说,在三四十年前,他管理的船队在鼎盛时期运力达2000万吨,而宁波全市航运业的运力总和,现在才突破1000万吨。目前的143个宁波航运老板中,拥有船舶运力超过100万吨的屈指可数,有的甚至只有一艘船。 航运业一直是宁波人主要也是最擅长的经营行业之一,上溯唐宋时期,宁波航运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的历史。 当近代上海崛起时,宁波人顺势而上以沙船业起家。当新式轮船出现时,因势而变以“宝顺轮”护航。当社会变革时,宁波人又以香港为中心缔造了庞大的“航运帝国”,发展成为国际航运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然而,沧海桑田,许多当年显赫一时的航运企业,如今已难觅踪影。未来,宁波民营航运企业里,还需不需要一个或一批船王?答案是肯定的。 我国航运业的规模和水平,还远不能满足进出口贸易的需求,也满足不了国家战略的需要。目前,我国航运企业所承运的货物量仅占进出口总量的1/4,国际航运是我国对外服务贸易逆差最大的项目之一,每年逆差额有数百亿元。 和体育产业一样,一个国家航运业的强大,光靠国家队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大批有实力、有活力的民营企业。“宁波帮”有从事航运的先辈和航运文化底蕴,宁波有大港口的天然优势,从事航运业的企业家,要有“出海”的雄心壮志,才可能成为船王。 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写过一部风靡全球的小说《小王子》,其中有许多经典语言,比如“如要建造一艘船,关键不是要发号施令、搜集木头、分工细作,而是启发大家对扬帆出海的无穷向往。”这道出了成为“船王”的秘诀:动力不在于追求金钱,而在于对事业“蓝海”的无限畅想和不懈追求。 宁波民营航运企业扬帆出海,存在着不少障碍,像“船老大”们普遍缺少艰苦创业的信心与耐心等。 一些“船老大”经常抱怨,后代中,没几个愿意去“跑船”,嫌苦嫌累嫌寂寞;一些“船老大”用赚来的钱买房置业,宁愿让后代当“包租公”,也不愿意让他们“浪里来浪里去”;一些“船老大”喜欢低调,生怕“出了名”惹来麻烦。 想成为“船王”,要有雄心壮志,也要有环境和条件,比如政府扶持、良好的营商环境等。当前,宁波民营航运企业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实实在在的扶持政策越来越多,船王的“孵化环境”越来越成熟。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不光是当老板,关键是要为社会创造出响当当的业绩来。”宁波航运业的大小老板们,应该为宁波再出“船王”而奋斗和拼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