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6月08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公布对2020年度环境状况 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本报讯(记者吴向正)根据监督法的有关规定,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日前向社会公布在2021年4月25至26日举行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市政府关于2020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2020年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认真研究处理年度审议意见和反馈情况,紧紧围绕年度和“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及任务要求,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各项主要环境质量指标稳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一步改善。2020年度环境报告较之往年更加全面规范、内容更加详实、重点更加突出。同时,常委会组成人员进一步指出,我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面临重大挑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尚需有效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压力仍然较大,距离新时代高水平美丽宁波建设、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有一定差距。根据会议审议情况,提出以下意见:

    ——科学谋划“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要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所处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系统考虑发展与减排、近期与长远、全局与重点等关系,把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编制“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系统研究碳封存、碳吸收、碳利用路径。坚持全市统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进一步强化对非化石能源比重和单位GDP能耗的考核。加快推进节能减污降碳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加快技术装备升级改造,并完善相关的财税政策和市场体系。

    ——优化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大环保格局”,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严格执行《宁波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尽快制定责任清单,推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提高依法治理能力,深入解决中央环保督查和相关信访、审计等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大执法监管和整改力度,保持高压态势。实施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一证式”管理制度,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快生态环境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构建天地一体、市县联网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网络和大数据平台,进一步提升监测监控、分析预警、数据整合共享、指挥调度能力。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推动污染治理向乡镇、农村延伸,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切实强化规划引领和分类管理。要深度对接《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高质量编制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综合考虑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等方面,科学设定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确定年度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全面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依法依规分类管理,做到“符合条件的合理开发,该限制的严格限制,该禁止的坚决禁止”。

    ——深入治理大气和噪声污染。要巩固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继续大力推进重点行业去产能工作,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加大石化、化工、工业涂装、纺织印染、橡胶和塑料制品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系统深度治理,全面推进“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钢铁和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继续深化扬尘污染防治和餐饮油烟整治,有效开展农业氨排放控制,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输和货物运输结构,加强绿色港口建设。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有效遏制臭氧浓度上升、大气复合污染加重趋势。加强大气治理基础研究,重视新型污染物研究和治理,切实提升大气治理科技支撑水平。同时,高度关注噪声污染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以“强化政府监管和社会共治”为重点,切实解决当前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部门管理职责不清、源头防控不足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环境噪声监测制度,严肃查处各类超标噪声污染。

    ——持续改善水生态和海洋环境。要理顺城乡生活污水管理运行机制,深化“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系统提高城乡生活污水收集效能,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并加强检测维护,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水平。加强全市饮用水水源地建设与保护,在保障生活用水基础上,加大生产用水与生态用水统筹力度。继续推进入海排污口整治、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和船舶污染控制,建立完善陆海统筹的海洋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机制,实质性改善近岸海域水质。

    ——全面有效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完善法规政策制度,健全“无废城市”建设机制和闭环工作推进机制,推动土地供给、税收优惠、财政补助等关键政策落地见效。全面摸清各类固废底数,加大工作短板攻坚力度,规划建设与处置需求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加强综合治理和协同处置。以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以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绿色发展为核心,建立健全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体系,创新资源化利用模式,大力推进固废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整体提升多元生态系统质量。坚持系统观念,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向质变转变。全面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加强受污染耕地和建设用地管控修复,切实做好存量污染土地防治,严格预防控制新增污染。如期完成违规调减、建设、占用森林公园和湿地等自然保护地整改任务,遏制违规毁林造地行为,加快废弃矿山修复。以打造全域美丽大花园为引领,高质量开展国土绿化工作,提升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质量,牢固构筑以四明山区、太白山区为主的绿色屏障。加强以象山港、杭州湾和三门湾为核心的海洋生态保护,加强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保护和发展,促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