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徐展新)长期以来,宁波的开发区(园区)受经济模式变革和要素资源日趋收紧影响,体制优势和增长支撑作用趋于弱化,“低、小、散、弱”现象日益突出。如何改变现状、重构格局,成为必须答快答好的重要课题。 记者昨天了解到,宁波市政府近日印发了《宁波市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总体方案》,决定走“少而精”道路,集中力量打造一批重点发展平台和高能级战略平台。 按照方案,整合的重点目标是宁波前湾新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高能级战略平台。我市将着手优化空间布局,统筹空间布局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工业集聚发展;提升发展能级,聚焦主导产业,深化开放合作,打造创新高地,促进业态融合;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开发区(园区)的升级换代扫清道路、畅通渠道。 目前,全市有各类开发区(园区)298个,其中国家级11个、省级17个、市级及以下270个,涵盖开放合作、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港航物流等领域。今年,298个开发区(园区)将整合为20个,削减为原有数量的6.7%左右,管理机构数量压缩60%,管理人员压缩30%,初步建立功能布局合理、管理机制顺畅、产业集聚优化的开发区(园区)新体系。 严格控制数量的同时,质量也要同步提升。到2025年,全市计划创建3个以上省级高能级战略平台,力争全部进入全国前30位,其中2个进入全国前10位,基本形成全区域统筹、高效率运转、高质量发展的开发区(园区)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