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6月1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扛起锻造硬核力量历史使命

我市水利事业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杨木碶河

皎口水库

整治后的奉化江堤防


钦寸水库

    五年,在水利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过短暂一瞬。但刚刚过去的“十三五”,宁波水利却因其不同凡响令人格外难忘。

    “十三五”期间,宁波水利硕果累累:省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宁波全省第一;国家节水型城市荣誉保持“四连冠”;全市水库优质水占城镇自来水供水量的比率由93%提高到100%,城市居民用水水质走在全国前列;累计创建省级节水型居民小区302个,位居全省前列;水利标准化创建工作领跑全省,3个项目荣获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1个项目获鲁班奖;探索实施全国首份水库超蓄救助保单……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步入“十四五”,宁波水利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对标先进,奋勇争先,重点实施全市水利投资力争达到1000亿元、开展四大工程建设、构建五张水网的“145”计划,坚决扛起锻造硬核力量、唱好“双城记”、建好示范区、当好模范生、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历史使命。

    

    撰文 王博 王文娜 

    供图 宁波市水利局

    制图 韩立萍

    

    项目引领 高标准推进水安全筑牢屏障

    

    

    北仑区梅山水道抗超强台风渔业避风锚地工程(北堤)入围中国建筑行业协会2020到2021年度第一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名单,成为宁波市首个获此殊荣的水利工程;为加快推进工程建设,省、市重点工程——宁波至杭州湾新区引水工程较往年提前一周开工,位于海曙区的I标段和位于慈溪市的Ⅲ标段咬定目标全力以赴,力争年底前分别将剩余的7.5公里和11.7公里的两段引水输水隧洞开挖贯通;作为宁波首座以全地埋形式建造的污水处理厂,江北区下沉式再生水厂(一期)工程正在马不停蹄赶工期,该工程占地面积122亩,服务人口近30万,力争2022年年底前完工......回顾“十三五”,我市深入推进“五水共治”“防洪排涝2020行动”“美丽河湖建设”等重要决策部署,至去年年底全市共完成水利投资512.6亿元,超额完成“十三五”投资计划11.5个百分点,较“十二五”增长38%,五年来一直稳居全省第一。

    大力推进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山区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取得进展,葛岙水库主体工程完成导截流阶段验收;甬江干流防洪工程建设成效显著,甬江流域干流堤防新建90公里,中心城区防洪能力达到100年一遇;平原骨干排涝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城区分级防护工程有序开展,完成风棚碶泵闸、庙堰碶泵、下三山泵等沿江闸泵建设,新增沿江强排泵站的能力达到1075立方米/秒。

    加快水源工程建设步伐。钦寸水库工程、西林水库扩容工程建设完成,引曹北线、南线工程建成通水,全市新增供水能力3.3亿立方米/年,全市年供水能力达到27亿立方米。清溪水库前期工作积极开展,完成立项审批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跨流域、区域的引调水工程进一步加快建设,水库群联网联调(西线)一期正式实现通水,东线工程引水隧洞全线贯通,水库群东西线联网工程启动前期,宁波至杭州湾引水工程全面推进,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城乡供水一体化进一步推进。通过启动桃源水厂、慈东供水工程,城市供水管网进一步向周边延伸,东钱湖、慈城镇山区等区域逐步纳入城乡一体化供水范围。“十三五”期间,我市全面完成了农饮水达标提标任务,使52.16万农村群众喝上了好水,城乡规模化供水率达到93.7%。

    “展望‘十四五’,我们还将突出项目引领,高标准推进一系列关系民生的洪涝安全保障工程。”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针对防洪排涝,全市计划推进防洪(潮)工程高标准建设,形成“三圈四路六网”的防洪减灾格局,构建多系统共同分担、高标准韧性发展的“洪、涝、潮”防御体系。到2025年,实现整体防潮标准达到20年到300年一遇,三江干堤及主要支流堤防达标率100%,重点城区排涝标准达到50年一遇。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将继续统筹优化城乡供水网络,形成“三源三联一网”的供水安全保障格局。到2025年,全市水资源供给能力达到29亿立方米/年,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到100%,万元GDP用水量小于16立方米。

    

    系统治理 高质量推进水生态资源修复

    

    

    高新区新明街道结合地块开发打造“美丽水乡”,不仅建设了生态黄石、松木桩等生态型亲水平台,还打造了水下森林,引进了美人蕉、睡莲、狐尾藻等不同类型的10余种水生植物2000多平方米;海曙区古林镇蜃蛟村在“水美村庄”打造中,新建护岸总长2780米,新打造景观绿化总面积5万余平方米,一改往日“脏乱差”;后塘河从唐长庆元年至20世纪80年代,一直以“舟楫纵横以利集散,民间运输多赖于此”而著称,如今,后塘河(五乡段)围绕河湖文化,不仅沿河设立了仁久生态示范园、健身步道、亲水平台、木栈道及仿古方亭,还注重文化古迹的保存与水文化的挖掘,对碧环桥、皎碶桥及古堰道等文化古迹,进行了最大程度的保存与修缮,彰显了新时代河湖建设的高品质……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曹雪芹的辞藻中无半个“水”字,却句句言水,把河湖的美景全部融于诗里。“十三五”以来,我市紧紧围绕民生做文章,在防洪排涝、节水治水、供水排水等方面均有建树,让市民享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而许多市民感受最深切的,莫过于身边一条条因为治水而焕然一新的美丽河道。

    “十三五”以来,我市美丽河湖建设成效显著,成功创建美丽河湖45条,其中31条为省级美丽河湖;全市共创建“美丽水乡”30个、“水美村庄”100个;市区河网联网联调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生态调水量明显提升,精准实施市区河道生态补水。

    山川相依,碧波微澜。展望“十四五”,我市将继续高质量推进水生态修复工程,计划通过“控源截污、水岸空间治理、完善引配水格局”等措施,推进水利综合治理和高品质发展,形成“一控一净两网”(控制污染源,生物净化,生态引调水网和蓝绿水网)的水生态修复格局。到2025年,基本构建全域美丽河湖格局,并逐步推进美丽河湖向幸福河湖迭代升级。

    高质量推进水生态修复重点推进四项工程:污水治理工程,重点实施江北区下沉式再生水厂一期等新改(扩)工程7座,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全面做好全市公共雨污管网的排查及维护工作;生态调水工程,全面实施核心区清水环通一期工程,加大城区河网换水频率实现精准补水;幸福河湖工程,全域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完成河道底泥清淤疏浚1400万立方米,逐步形成“一河一绿带,一片一盆景,一县一画卷”的美丽河湖体系;水文化示范工程,推进姚江水利文化园、南山水利风景区、江北水利文化园、浦湖水文化展示馆等水文化载体建设,新增水文化载体12处以上。

    

    数字赋能 高效率推进水利现代化改革

    

    

    完成《宁波市河道管理条例》修订,依法推进涉水“三改一拆”;深化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力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维护江河湖泊健康生态;加强水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以“无违建河道”创建为抓手,完成全市省级、市级以及70%县级河道基本无违建目标;全面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全市八大类1111项水利工程完成标准化管理创建验收;创新建立水利工程第三方担保制度,累计为企业释放现金流8.3亿元……“十三五”以来,我市坚持深化改革和法治建设同步推进,进一步完善水法规体系建设。

    “展望‘十四五’,我市将以智慧水利先行先试城市建设为抓手,全面深化水务一体化改革,强化水事行为监管,加强‘六大能力’建设,完善高效能水务监管服务网,实现‘水务工程地上地下一张图’,高质量完成全国智慧水利先行先试任务。”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

    大力推进水利数字化改革。首先,推进智慧水利工程,以水务工程智慧调度和水利行业监管和服务为核心,完善水利基础信息感知体系建设,建立全要素的水利信息采集系统,构建高效、智能的水利行业智慧监管体系。其次,提升水利智慧监管能力,拓展山洪灾害短历时风险预报预警范围,实现全市831个山洪防治区沿河村落风险预报预警全覆盖,城市洪涝风险动态预警拓展至甬江流域。再次,拓展智慧水利服务,建立水务信息服务于公众生活生产的新模式,初步探索将城市洪涝水实时监测服务于城市交通要道、低洼地居民出行风险分级提示,将水域生态指标与风景宜人指数融合,建立宜游指南等。

    稳步推进水利三化改革。根据省里相关要求,研究制定适合我市水利管理物业化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形成一套完整的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规章制度、考核标准、规范体系等,积极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市场,推动整个行业上一个台阶。

    加快水利工程投融资改革。做强做大市水务环境集团,提高水务融资能力。探索新型投融资模式,挖掘水利资产的隐形效益,促进“资源转化为资产、资产转化为资本”,探索水权制度改革,建立水权交易制度,试点放开小型水利设施经营权,深化“金融保险+水利”的联动模式。

    

    水利金名片

    

    智慧水利系统上线。我市于去年成功被列入全国智慧水利先行先试3个试点城市之一,目前智慧水利一期已正式上线运行并推广应用,六大板块15项主要功能应用良好,3项全国智慧水利先行先试任务通过了水利部中期评估,其中山洪灾害预报预警平台被水利部列为智慧水利优秀应用案例,在先行先试中期评估中被认定为最佳实践之一。

    农饮水达标提标。我市把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作为重中之重,全方位加强农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监管。至去年9月底,全市提前完成三年达标提标任务,让52.16万农村人口喝上了好水,并落实县级统管机制,全市城乡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达到93.7%,高于省定指标1.6个百分点。

    乡村水环境整治。全市累计完成乡镇水环境整治23个、乡村水环境整治486个;完成河湖库塘清淤3173万立方米,全市共完成无违建河道创建187条1921公里,累计拆除违建点位462处110984平方米。

    水源地保护治理。全市有80%的区县(市)达到县域节水型社会标准,超过省政府提出的三分之二的目标。其中,5个水资源保护项目全部完成,皎口水库复合生态湿地(二期)完成竣工验收,4个国家级水源地(白溪、周公宅-皎口、亭下、横山)都已完成安全保障达标建设。

    水利设施产权改革。我市围绕“资源转化为资产、资产转化为资本”做文章,深入开展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河道、水域确权划界登记工作,深化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盘活水利资产。奉化试点放开小型水利设施经营权,以水利设施经营权证打通银行融资通道;象山以山塘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点,下发全省第一本山塘不动产权证。全市完成管理体制改革的小型水利工程达到3600个。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