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时评/投资旺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6月11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能让商业化高考志愿填报服务野蛮生长

    

    

    何勇海

    

    十年寒窗,一朝交卷。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态,让不少商家盯上“高考经济”这一市场。填报志愿收费服务,近年就快速发展起来。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有1500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志愿填报”,近九成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内。梳理发现,志愿填报服务机构的收费报价每单在几千元至上万元不等(6月10日中新网)。

    多年来,在考生及家长中流传着“考得好不如报得好”的说法。考生及其家长要在上千所大学、数千个专业中,根据考生成绩、志向、能力以及高校招生情况、师资力量、学费标准、就业形势等,填报适合的志愿,确实不是件容易事。有需求就有市场,商业化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机构就有了生存土壤。

    然而,家长花几千元上万元购买这项服务,值吗?未必。相关服务机构所依赖的大数据只能呈现过去,不能预测未来。当他们依据大数据帮考生做选择时,就会给考生带来风险。比如,服务机构从其整理储存的数据中推测出某专业的录取分数低,从而引导考生报考该专业,如此一来,可能会出现很多考生报考同一专业,反而把录取分数抬高。

    所以,不能让商业化高考志愿填报服务野蛮生长。从考生和家长角度说,这种收费服务是利用现成信息赚钱,不公平。那些大数据本来属于公开信息,只是部分考生和家长不清楚,或对信息的搜索、整合、分析能力不强,让服务机构有机可乘。从高校招生角度说,这种商业服务准入门槛低,不少机构不是帮忙是添乱。从业者没有统一的资格认证要求,使得鱼龙混杂,假专家遍地。这类机构不断贩卖“志愿填报焦虑”,宣扬“三分靠考,七分靠报”“不浪费1分,不浪费未来”等,其实是在夸大自身作用。据报道,有的志愿填报服务机构,还和招生困难的民办大学进行利益合谋,通过志愿填报,为这些学校输送生源谋取利益。

    所以,相关部门不能无视商业化志愿填报服务无序发展。一方面,鼓励社会各界举报服务不规范、靠假专家忽悠、服务价格虚高的机构,并坚决予以清理。另一方面,各地教育考试院不应满足于公开招生计划、录取结果等数据,以及向考生印发各校的报考资料,还应更多地开展公益性高考志愿填报服务。

    比如,在开展公益性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时,不应一味搞网上咨询,还需实现精准化、常态化——在学校、教育部门设置线下咨询窗口,实现一对一服务。再比如,应要求学校不只是开开大会,讲讲平行志愿、录取批次、调档比例等表面知识,而应组织深入、细致、常态的志愿填报咨询。只有公益服务唱主角,相应的商业服务才会慢慢失去市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