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地理标志具有地域性、独特性、优质性等重要特征,既是知名的农产品产地标志,也是重要的质量标志,对保护和挖掘独具地域特色的“乡愁”农产品意义重大—— 记者 孙吉晶 通讯员 张庆 齐琳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431号公告,全国共有186个农产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宁波申报的余姚樱桃、奉化曲毫茶叶上榜。至此,我市已有20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居全省第二。 传承光大农业“遗产” 端午杨梅挂篮头。眼下,杨梅陆续成熟,迎来采摘旺季。6月11日,笔者来到余姚丈亭镇寺前王村,只见满山的杨梅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让人垂涎欲滴。 在寺前王村“梅老大”专业合作社,工人们在冷库里忙着分拣刚采摘来的杨梅。杨梅装入竹篮后,一名社员在篮盖张贴上“绿色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两个标签。合作社负责人孙来达说,有了这两个“护身符”,杨梅销路广了,价格也卖得更高。 “梅老大”合作社有杨梅种植面积2000多亩,带动农户200来户。近年来,合作社开辟电商销售新渠道,电商销售额占到总销售额的一半左右。 余姚是中国杨梅发源地,是著名品种“荸荠种”的故里,素有“余姚杨梅甲天下”之美誉。《越郡志》中载有:“会稽杨梅为天下之奇,颗大核细其色紫。”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中就存在杨梅原种,为历代余姚的风物特产。2019年,余姚杨梅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登记保护范围涉及三七市、丈亭、牟山等21个乡镇(街道)。 获得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保护,进一步放大了余姚杨梅的人文和品牌效应。余姚市农技总站副站长汪国云说,余姚结合农业农村部绿色循环高效项目和省市农业园区项目实施建设,先后建成了“十里梅乡”风景线、“梅乡竹海”农业精品线以及多个省市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精品园,一批杨梅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得到提升,形成了一大批农旅结合的示范性杨梅采摘观光旅游点。目前,余姚杨梅产业年产值达10亿元。 地域特色农产品,是我们的先辈代代相传的物质遗产,是一个地方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积淀。而农产品地理标志,既是知名的农产品产地标志,也是重要的质量标志,是保护地域特色资源优势和农业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我市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呈增长态势,奉化水蜜桃、慈溪杨梅、长街蛏子、象山白鹅、古林蔺草、鄞州雪菜等20个农产品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涵盖水果、蔬菜、茶叶、畜禽、水产、蔺草、中药材七大类,授权用标主体212家。眼下,北仑杜鹃、西店牡蛎等正在积极申报中。 上个月,慈溪市紫锦葡萄专业合作社拿到了新一轮使用慈溪葡萄“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授权证。合作社负责人应央君告诉笔者,合作社有两三百亩葡萄,打上地理标志农产品后,葡萄品牌更响了,销路不用愁。 慈溪市葡萄种植面积约6.2万亩。2010年,慈溪葡萄获得地理标志农产品称号,成为我市最早的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作为慈溪葡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慈溪市葡萄协会向登记保护范围内的合格经营主体两年一次发放授权证。到目前为止,慈溪共有12家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被授权使用慈溪葡萄农产品地理标志,基地面积共计6000亩。 慈溪市林特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立如说,葡萄、杨梅融合品质和文化,既要体现地方特色,又要讲好故事,推动产业发展。 “地标”工程 打造特色产业发展样板 2019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中央财政落实专项资金支持地理标志农产品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和提升、标准化生产、品牌宣传、核心示范区打造、产业链延伸等建设,对地理标志农产品实施保护提升。 宁海枇杷种植历史悠久,明崇祯《宁海县志》上已有相关记载。2019年,宁海白枇杷获得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证书。在此基础上,宁海白枇杷实施我市首个“地标”保护工程,建设周期两年,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到目前为止,该工程计划实施的23个子项目中已有16个通过验收,枇杷交易市场等7个项目将于近期完工。通过项目建设,宁海白枇杷的产量、品质、安全性都得到提高,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当品种达到一定年限时就会开始退化,因此引进品种是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的一个重要项目。”宁海红香园水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叶卫勇说,在浙江省农科院的牵线下,合作社从各地搜集了16个有特色的枇杷品种在种质资源保护圃进行嫁接,从中挑选出一批优良品种,为新品种培育推广做好基础性工作。 宁波市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中心主任张继群表示,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是在我市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中,重点选择若干产业特色鲜明、发展规模适度、市场潜力大、品牌影响广的地理标志农产品进行示范,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从而带动农户增收。 除了宁海白枇杷,目前我市 正在实施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还有3个,分别是余姚杨梅、慈溪蜜梨和溪口雷笋。据统计,4个“地标”保护工程共落实中央财政资金2000万元,农产品基地面积合计18.1万亩。 溪口雷笋是奉化农产品的一块招牌。油焖笋实现全自动加工流水线生产是溪口雷笋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的主要项目。奉化银龙竹笋专业合作社是奉化当地重要的雷笋加工企业。今年雷笋加工季节,合作社定制的机械化全自动加工流水线发挥了作用,剥好的雷笋送到全机械化的加工车间,笋的称量、装瓶、贴标、包装都通过机器进行。加工车间有两条生产流水线,玻璃瓶自动罐装油焖笋生产线为国内首条,1小时可罐装油焖笋1500瓶,真空包装生产线1小时可生产2000袋油焖笋。随着自动化生产线投入使用,从农户那里收购来的雷笋基本当天就加工完成,既提升了生产效率,又保证了竹笋的质量。 慈溪蜜梨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以周巷蜜梨产区为核心区,涉及掌起、桥头等乡镇。实施过程中,倡导绿色生产、更新换代产业,从上海等地引进品种进行培育嫁接,建设种质资源后备库。 目前,4个“地标”保护工程项目完成进度超过60%。数据显示,4个“地标”保护工程已落实授权企业38家,企业用标率达100%,累计实现销售额7亿多元。项目实施以来,农产品基地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特色产业发展明显提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效显著。 多方合力 讲好“地标”故事 日前,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通过评审,今年计划再启动实施奉化曲毫茶叶、慈溪杨梅、长街蛏子、象山白鹅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投入专项资金2000万元。全市实施的“地标”保护工程项目达到8个,总数居全省和全国计划单列市首位。 “继续讲好‘地标’故事,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打响区域特色品牌。”张继群表示,要强化质量标识和可追溯管理,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身份标识化、全程数字化,打造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引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样板,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 象山柑橘产业近些年红红火火,这得益于该县对柑橘产业持续的科技投入。从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象山红”到如今的“红美人”,象山以柑橘为主打品牌,在新品种选育开发、绿色精品栽培技术应用、品牌营销等方面做足了文章。 业内人士指出,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品牌建立后,要培育几家企业品牌,才能让消费者更为便捷地选购地域特色农产品。因此,要利用地理标志丰富的人文历史底蕴,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与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有机结合,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以具有独特的地域、生产方式、品质、历史文化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为基础,着力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让传统农产品焕发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