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朱军备 通讯员宋莉 史雨霏)“你们想学什么,我都会毫无保留地教。希望大家学完后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让我们的产品更加丰富。”东钱湖镇城杨村杏缘手工坊的孙阿姨热情地向洋山村、俞塘村村民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昨日上午,城杨村举行了一场乡建艺术家“艺术走亲”传帮带结对仪式。 为充分发掘东钱湖的湖山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城杨村、俞塘村、洋山村三地乡建艺术家聚在一起,分享各自对艺术振兴乡村的理解和手工艺品创作经验,畅谈艺术振兴乡村。在守“艺”人圆桌沙龙环节,城杨村网红作品的主创者纷纷讲述各自的心路历程。“农夫的草帽”编织者俞振飞说:“丛教授带领的师生团队设计的作品激发了我们的参与热情,激励我们3人在10天内用750公斤竹子编成了一个‘大草帽’艺术品。” 自去年7月起,城杨村的一批本土乡建艺术家,用艺术点燃自我赋能的激情,化为振兴乡村的动力,以百步尖为画笔、以亭溪水为浓墨,改造数十个节点,如今,村里的能工巧匠们打造“网红”景点,使得昔日古村蝶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随着城杨村的蝶变,村里的乡建艺术家们也逐渐发生了身份的转变,老篾匠俞振飞等一批地地道道的农民如今当起了艺术“教师”。他们通过线上远程教学给远在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们当起了讲师;定期开办“城杨艺术振兴乡村大课堂”,为附近学校的小朋友现场授课,展示原创手工艺术的魅力,将艺术振兴乡村的理念与当地民间手工艺有效结合,融会贯通,展示乡建艺术作品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对原创手工艺术的热爱和对美好乡村生活的向往。 经验传帮带,“头雁”带动“群雁”,激发村民创业热情。在东钱湖,与城杨村自然资源相似,人文禀赋相近的,还有俞塘村和洋山村。通过这场“艺术走亲”活动,让这些艺术家们互相结对,相互切磋,共同探索艺术振兴乡村的新模式。 “在参观纪岳爷爷的木心精工馆的过程中,我们对这些作品赞不绝口,俞塘村像爷爷这样的老手艺人也有不少,希望我们能将手艺传承,匠人精神延续下去。”一名前来学习经验的俞塘村民兴奋地说。 据悉,6家城杨村民艺馆(坊)将定期开展匠人结对、帮扶等系列活动和交流,进一步促进传统民间工艺的提升和发展,将在艺术振兴乡村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经验传递给兄弟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