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民政在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6月1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携手相助 让爱团聚

——宁波致力打造流浪乞讨人员“温馨家园”


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帮助走失老人寻找家人。


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一番温馨话语,成功劝说拾荒老汉同意返乡安顿。图为工作人员在医院看望老汉。

寒潮期间,市救助管理站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街面主动救助。


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护送务工姑娘回家。

宁波城市掠影(严龙 摄)

    迷途中的一张车票,雨雪中的一间暖房,寒夜中的一床棉被,饥寒中的一碗热饭……救助管理站是个临时“避风港”,民政救助暖到了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心坎上。

    围绕在全省“打造精准保障标杆区”持续走在前列,贯彻落实上级民政部门有关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和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要求,我市民政部门以“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力度,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提升服务保障和基层治理水平。

    就在2020年,宁波市民政局联合公安、行政执法等10部门联合制定出台了《宁波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全市重点开展了照料服务达标、救助寻亲服务、街面巡查、源头治理等专项行动。

    这一年,全市9家救助管理机构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853人次。其中,救助未成年人110人次,护送420名受助人员返回家乡。

    今年6月19日,是第九个全国救助管理和托养机构“开放日”。今天,我们零距离“走进”宁波市救助管理站,通过这个“窗口”帮助人们增进沟通理解,更好地参与、更多地关注,共同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温暖氛围。

    

    

    一张返程车票 解决务工姑娘回家难题

    

    

    

    “我已经到救助站了,这里的工作人员非常好。他们正在帮我办理相关手续,还给我买了火车票,明天我就能回家了。”5月20日,15岁的广西姑娘小楚(化名)拨通母亲的电话,报告这个好消息。

    今年5月初,小楚与朋友瞒着家人外出,来到宁波打工,但没有找到工作,还意外遗失了手机和钱包。身无分文、无处投靠的小楚找到派出所,寻求帮助。而此时的她,已一天没有吃过东西。

    派出所民警将小楚送到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按规定给小楚安排了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排除新冠肺炎病毒感染风险后,挑选了一间干净整洁的独立房间给她居住,并为她提供热乎乎的饭菜。就这样,这位15岁的女孩在这个尚不熟悉的城市安稳地度过了一夜。

    第二天上午,小楚拿着工作人员购买好的火车票和救助站提供的面包、饮用水等物品,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登上火车车厢,踏上了返乡的路途。临走前,她挥手向工作人员告别,一再表示回家安顿好后,有机会一定会再来宁波打拼,因为这是一个“温暖、有爱心”的城市。

    画外音

    当疫情袭来,市民政局第一时间制定下发了《宁波市救助管理机构疫情防控工作规范指引》,对疫情期间受助人员入站预检、受理服务、生活照料、离站管理等流程做了明确指引;在全省率先提出对所有流浪乞讨受助人员进行核酸检测,严把“入站关”,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实现“零感染”。

    民政部门还梳理了全市9家救助管理机构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两个清单”,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强化安全防范。同时,指导救助管理机构推动设施改造升级。

    其中,市救助管理站对设施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鄞州完成救助站新建并启用;镇海、北仑等地拟对救助管理站进行迁建,进一步优化救助管理设施设备,不断提升照料服务水平。

    在民政部门的指导下,全市救助管理站秉持“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的原则,妥善照料,及时帮助受助人员解决临时困难。

    从疫情发生至今,仅市救助管理站,站内共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621人次。其中,开展核酸检测604人次,帮助购票返乡426人次。

    

    一个寻人启事 帮助走失老人寻找家人

    

    

    

    “我大概10岁左右,就和妈妈失散了。30多年了,我和父亲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寻找。感谢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帮助,谢谢你们。”在市民康医院(市精神病院)认亲现场,徐老太的女儿紧紧抱住母亲,喜极而泣。

    1989年,这位母亲在街头流浪时行为异常,被派出所民警送至市民康医院救治。其间,因精神障碍无法提供有效的身份信息,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采集了她的血样和人脸信息,据此寻找家人,但都未能成功。

    工作人员始终没有放弃,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老人一口地道的象山方言引起了站内象山籍工作人员的注意。通过长时间用方言与她交流,工作人员获得了“梅溪”“里考坑村”等一些老人印象里比较深刻的地名名称。

    2021年1月,在与当地有关部门沟通后,工作人员带着病情已经较为稳定的徐老太前往里考坑村开展实地寻找亲人。在村里,她一出现,就很快被当地村民认了出来——她就是这个村的人!然而因为年代久远,老人在村里的户籍已被注销,子女的联系方式一时间也无法得知,寻亲再次陷入困境。

    工作人员随即整理好徐老太的资料,委托宁波本地媒体发布寻人启事。节目一经播出,老人的女儿很快获知情况,辗转联系上了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于是便有了开头那感人的一幕。

    画外音

    帮助身份不明的流浪乞讨人员查明户籍信息、找寻家人是救助管理站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工作的难点所在。

    我市民政部门与公安部门通力合作,建立了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长效机制,畅通查询渠道,综合运用各项技术,并结合互联网、本地媒体等平台信息优势,不断提升寻亲效果。其中,市救助管理站专门成立寻亲工作专班,集中力量开展寻亲工作。

    2020年至今,全市已成功帮助200余名身份不明的受助人员找到户籍。其中,帮助48名长期滞留人员查明身份信息。

    

    一番温馨劝说 打动拾荒老汉返乡安顿

    

    

    

    2020年底,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在街头主动巡查时发现露宿在桥洞下的株洲籍流浪人员老陈(化名)。几经劝说,老陈虽然进站接受救助,但没过几天,便离开了救助站,重新享受他的“自由生活”。

    2021年4月,工作人员突然接到医院电话,反映有一名无名拾荒者喝酒过度引起脑出血,急需救治。经过甄别核实,发现拾荒者就是老陈。为了抢救患者,工作人员立刻为他安排手术,将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你现在的身体状况已经没有办法继续支撑你在外流浪了,快点回家吧,你还有子女呢,孩子们需要父亲和一个完整的家。”老陈住院期间,工作人员一边陪伴在他左右,拉家常、聊过往,耐心地进行劝导,鼓励他返回家庭;一边与老陈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和民政等部门展开对接,为他落实当地低保和残疾证办理等事宜,确保他返乡后有一定的生活保障。

    渐渐地,老陈解开了心锁,主动选择回家。他说:“我想给自己一个机会,也想对家人进行弥补。”

    高铁一路穿山过河,经过5个小时的路程,护送队伍到达株洲火车站。离别时,老陈开心地和工作人员合影留念,他在宁波的流浪史自此画上了句号,充满希望的新生活已经向他招手。

    画外音

    全市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站以流浪乞讨人员“源头治理”为抓手,通过建立返乡人员信息台账和流浪走失人员信息库,对存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困难的甬籍返乡流浪乞讨人员和不愿返乡的长期在甬流浪乞讨外来人员,进行走访、心理疏导、有效帮扶等救助服务,避免其反复流浪或陷入困境,力求把救助工作延伸到最前端。

    截至目前,市救助管理站共帮助落实当地社会保障政策、督促近亲或其他监护人履行抚养及赡养义务12人次。

    

    一份温暖关怀 确保露宿人员人身安全

    

    

    

    2020年12月,在强寒潮天气来临之前,市救助管理站提前行动,开展街面主动救助。

    “师傅,你是哪儿人?外面又湿又冷,怎么睡在地上?”12月9日夜晚9点,工作人员发现一名男子在马路边打着地铺,裹着一床薄薄的被子,虽然穿着衣裳,依然冻得瑟瑟发抖。

    工作人员见状,赶紧上前给他送上棉被和救助物资,劝他进站接受救助,“天太冷了,去救助站里吧,里面可以洗热水澡、吃饱饭,而且有空调。快过年了,我们可以买张车票送你回家过年。”面对劝导,男子不为所动,低头回答:“我不想回家。”经过反复劝说,这名露宿者还是坚持待在原地。

    为了使他不再流浪露宿,市救助管理站一面联系当地街道等部门,加强关注,防止意外发生;另一方面依旧一遍又一遍劝导,给予他关爱服务。最终,这名男子愿意和工作人员到站接受救助,平安地在站内度过了这次强寒潮。

    画外音

    为及时帮助生活无着露宿街头的流浪乞讨人员,多年来,全市救助管理站持续开展“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和日常主动救助。

    2020年寒潮期间,市、区两级民政、公安、综合执法等部门联合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同时发动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属地网格化排查,积极劝导流浪乞讨人员到救助机构接受救助。对露宿街头的失智老人、精神障碍者、危重病人、未成年人流浪人员等,进行保护性救助。救助管理机构都备足了冬季御寒、防疫、食品等救助物资,24小时值班,24小时电话畅通。

    此次寒潮期间,全市救助管理机构出动巡查车辆214次,巡查人员724人次,街面劝助174人次,站内救助113人,发放衣被174份,发放食品总份数298份,发放引导卡211份。

    

    

    通讯员 甬珉宣 记者 王佳

    照片除署名外,由市民政局和市救助管理站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