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工程学院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实施“双轮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入选首批百所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试点建设高校,2018年承担国家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近年来,学校建设了杭州湾汽车学院、机器人学院、安全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等现代产业学院,政校企共建产业学院硕果累累。 杭州湾汽车学院 汽车城里的大学 宁波市汽车产业规划到2025年将达到万亿级,将成为宁波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2014年学校把汽车学院搬入杭州湾新区,成为独立校区办学的现代产业学院。发挥区位优势实现教育链、创新链无缝对接产业链,共同实现校园、产业园和研发园三园融合。 建立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组成的“理事会”联合办学机制 成立由杭州湾新区管委会、宁波市教育局、上汽大众、吉利集团和学校组成的杭州湾汽车学院联合办学理事会,建立了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政校企互利共赢的动力机制、资源共享的驱动机制、权利与义务的制约机制、有章可循的保障机制及“政府引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运行机制。 实施校园、产业园、研发园“三园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 利用杭州湾汽车产业资源,探索产业园与校园空间和资源上的深度融合,产业园成为学生第二校园和实习工厂,形成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人才培养共同体;以项目为载体,让师生直接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科研项目直接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实行双导师制培养,实现科教有机融合,提高学生应用研究和实践能力。 近5年来,学生先后获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中国好设计奖等国家级大奖22项,发表学术论文41篇,专利126件(其中发明专利50件)。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四分之一留在杭州湾新区就业,“过条马路去上班”成为毕业生的常态。2019届毕业生陈美佳入选《人民日报》百名国家奖学金优秀代表。 机器人学院 新工科建设典范 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世界顶尖机器人专家、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担任理事长,人才培养体系对标欧林工学院。前两年注重基础课程及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后两年依托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侧重项目实践和企业实践。学院生均经费4.5万元。 “新”的人才培养理念 学院设置的4个专业相互交叉、相互融合,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用设计的思维去发现问题,用系统的思维去分析问题,用工程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新”的学生选拔机制 采取两次选拔为主,统招结合的方式进行,每年招100名学生,通过项目化考察学生能力、选拔有创新创业潜质的学生进入机器人学院就读。 “新”的教学组织安排 学院下设教学、实验实训和综合行政三个部门,打破了传统的基层教学组织惯例安排。以课程组为载体,一位教师可以参加多个课程组,教师资源凸显交叉融合。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项目为引导,把多个知识点进行融合,重新架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数理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毕业设计都是由项目化课程构成,每个专业的学分在140个学分左右。 安全工程学院 服务绿色石化行业 学校2015年成立“宁波市安全工程学院”,依托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两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开设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分化工安全、建筑安全两个方向办学。学院服务万亿级绿色石化行业,坚持“科教+产教”双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共制培养方案 市级政府部门、一流科研院所、领军型企业和知名团队高等院校的各10余位专家组成团队,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融合专业方向 学生入学1-2个学期后可自由选择具体方向,同时鼓励并支持学有余力的学生辅修另一方向或其他专业。 项目实践育人 以安全课题和项目(科教)为主线,带动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践(产教),通过与宁波30家基层安监站所、8家安全技术服务机构、若干重点大型企业、各级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的合作,将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徐可明) 图片由宁波工程学院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