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6月2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4部红色原创小戏在逸夫剧院上演

图为演出现场。(陈青 摄)

    

    

    

    本报讯(记者陈青 实习生朱天昊 通讯员张莹)走进剧院感受浙东革命根据地烽火岁月,感悟革命先辈留下的精神遗产。昨晚,宁波4部红色原创小戏在逸夫剧院上演,这是宁波“百年伟业·艺心颂党”——2021“文艺与新时代同行”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市戏剧家协会承办。

    昨晚上演的剧目有甬剧《四明山妈妈》、宁海平调《争遗产》、越剧《两只大白鹅》、姚剧《桃花岭·未了情》,剧种不同,风格各异。《四明山妈妈》展现了余姚“四明山妈妈”为了革命事业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精神;《争遗产》讲述了山区一户人家的兄弟姐妹争夺红色遗产的故事,反映了富裕起来的农民竞相继承革命传统;《两只大白鹅》塑造了一个有情有义、朴实感恩的山区妇女形象,讲述了一段感人的革命故事,展现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桃花岭·未了情》讲述了新四军老战士徐志远为了实现人生最后的心愿,时隔52年重返余姚四明山,四明山青松飒飒,桃花岭杜鹃绽红,桃花岭上的故事可歌可泣。

    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王锦文表示,戏剧工作者要有情怀和担当,用文艺作品讴歌伟大的党和人民。“4部红色原创小戏形式多样、叙事灵活,展演让主创团队包括演员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珍惜;同时,这也是我市小戏创作成果的重要收获。”她说,编剧人才来之不易,这样的展演由老编剧带新编剧,为青年编剧搭建成长的平台,他们通过不断的创作,把作品搬上舞台,从而慢慢成熟起来。

    戏剧专家袁哲飞是《争遗产》的编剧,他说,新时代农民怎么对待家庭遗产?他们让物质遗产,争革命遗产、精神遗产,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今晚的演出是对剧本再加工后的升华,更契合红色主题。”

    市甬剧研究传习中心的陈也喆是其中的青年编剧之一,《两只大白鹅》是她首部搬上舞台的完整的戏剧剧本。市文化旅游研究院的马敏是《桃花岭·未了情》的编剧,该剧取材于新四军老战士徐志远和成君宜烈士的故事。马敏说:“参加了市剧协组织的梁弄采风活动后,在市甬剧研究传习中心艺术顾问、本次演出的文学统筹郭国强的策划和建议下,选了这个题材。”马敏之后又去四明山桃花岭采风,到新四军研究会采访。“和其他3部戏不同,《桃花岭·未了情》的时代背景是现代,从回顾历史的视角写的,戏剧冲突不是最重的,重点在情感,我们要不忘革命先辈的牺牲,继承革命遗志,建设更好的未来。”

    展演汇聚了宁波专业院团和优秀民营院团的力量,得到戏迷的好评,剧院里掌声不断。演了20多年“小生”,鄞州越剧团的刘婕完成了首个舞台上女性形象的塑造。这名国家二级演员说:“虽然走台步时总改不了习惯,但戏中人物是一名女战士,12年后,她回到老区工作,成为一名女干部,她比普通女性多一点刚性,气质上反差不是很大。”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