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7月0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公路运输中心“小蜜蜂”党建先锋先行

北仑穿好高速公路“四新”技术养护施工现场
“小蜜蜂”爱心车队连续15年除夕夜免费接送旅客
“小蜜蜂”车队爱心送考20载

    

    

    “七一”前夕,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来了一位耄耋老人,他一进门就从一只布袋子里颤巍巍地拿出一个用塑料袋里三层外三包裹着的信封,信封里是红晃晃的百元人民币。

    “我来交党费。”老人名叫夏志成,今年96岁了,他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下个月他就要去奉化的养老院,走之前有一个心愿,就是要交一笔特殊的党费,感谢党的培养和恩情。

    这位老人,成为市公路与运输中心“小蜜峰”党员先锋队故事的开场白……

    

    在路上 筑成万里公路

    

    

    1949年,四明春来,那时的宁波只有寥寥300公里公路、几十辆营运车辆,百废待兴,运输先行,公路与运输事业在人民解放的炮声中起步。

    这位交上1万元特殊党费的老党员夏志成说:“宁波解放后建设的第一条公路是宁波—余姚—上虞百官镇的甬百线,群众都亲切地叫它解放路。”

    改革开放以后,宁波公路从“瓶颈制约”,走上了“明显缓解—基本适应—适度超前”的开挂之旅。党的十九大以后,交通强国更是写上了宁波公路与运输事业发展的蓝图。

    1996年12月,第一条高速公路——杭甬高速公路通车,如今500公里的高速,“一环六射”主骨架、一小时高速圈,公路与经济社会、港口一起在高速路上风驰电掣。

    一桥飞架南北,当惊世界殊。2008年5月1日,世界第一长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横空出世。大桥建设共取得25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形成9大自主核心技术,创造多项“世界第一”。

    2020年,我市公路里程刷新为11375公里,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科学养护,精工细作,普通国道提标、提速、提质工程,国省道提升工程,惠及最广大人民,“中国桥梁管理系统”落地宁波,“四新”技术全面开花;交通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建设保障了工程质量进度与规范。高速公路服务区星级全覆盖,150个普通公路服务站点星罗棋布,交通部向全国推介宁波模式。应急抢险队伍在第一线奋战的身影让人们感到安心。

    市公路与运输中心有一名党员这样写道:“党旗下,献给你我最好的时光。”每一个公路与运输人,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献给党,献给这片热土。

    

    在农村 成为乡村振兴引擎

    

    

    修桥铺路,初心不改。“小蜜蜂”工程师服务队以梦为马,在宁波一万余里的公路线上,他们用脚步丈量,以科学精神克难攻坚,干线公路平稳畅通,“四好农村路”、美丽经济交通走廊不断延伸,新时代的富民路、小康路通向星辰大海,交通强国走向未来。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关键在农村。

    一条条农村公路,连接的是乡村与城市,打通的却是困顿与希望。

    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巍巍四明,红枫吐艳。2008年至今,公路运输中心9任12批次农村指导员在棠溪村工作,持续接力,驻点帮扶。在宁波、余姚两级政府和交通部门重视下,公路专家和建设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2011年5月,被称为“四明山上最难建”的溪棠公路胜利通车,祖祖辈辈坐车出山的梦想成为现实。这是公路运输人“真心为民、务实有效”的真实写照。

    新千年的“乡村康庄工程”,宁波率先完成“三步走”战略,行政村全部通上等级公路。2018年10月,宁波市政府召开全市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推进会,一条“政策引领、制度保障、数字赋能、示范引领、融合发展、专班运作”的新路徐徐展开。

    2018年起,我市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和改造提升,以美丽经济交通走廊为抓手,至2020年底,共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1213.6公里,完成率201.6%;路面维修1629.5公里,完成率119%;沿着“四好农村路”,创建示范乡镇42个。

    在农村公路建设的实践中,各级各部门因地制宜,“小蜜蜂”先锋队的党员积极创新,倡导节约节能、有利有效、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用有限的资金铺就了一条条融入乡野、串珠成链的“四好农村路”,实现连线成网、设施完善、路景和谐的目标,打造了一批富民路、产业路、景观路、文化路、生态路。

    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远。四通八达的农村路通向富裕、文明的远方。

    

    在城乡 交通运输日新月异

    

    

    

    时光荏苒。很多“老宁波”还记得,1956年春节,市区第一条公交线路1路(庄桥—南门)开通,开启了宁波公共交通历史。66年过去,如今,公交车更新为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公交站点实现500米全覆盖,公共交通“全域化、村村通”水平全国领先,城乡公共交通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65%,交通健康指数全国同类城市第3。

    作为一个拥有940万常住人口、汽车保有量超300万(全国城市排名15、浙江第一)的都市,治堵、环保、便捷出行,宁波冲过了关隘,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公共自行车为延伸的“四车一体”格局总体成型,宁波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公共交通幸福指数全国第一。

    此外,道路客运加速向中短途、跨区近郊和公交化运营转型。完善空巴联运、包车市场,促进班车包车融合发展。“甬·数维修”成为数字化改革交通“一号工程”。

    仅今年上半年,市公路与运输中心推动公交线路布局向远郊新建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高教园区、风景旅游区等延伸,拓展公交服务覆盖面,培育客流新增长点。完善轨道公交接驳换乘体系,出台轨道交通5号线公交接驳方案,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0条,开通接驳微线路5条。实施开展碳达峰行动,确保年底全市清洁能源公交车存量比例超过76%,力争全年新增更新公交车中新能源比重达到100%,推进出租车新能源化。

    

    在抗疫 “小蜜蜂”坚守党建力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小蜜蜂”先锋队员与行业广大职工,迎难而上、勇挑重担,成立应急专班,24小时响应,转运乘客,押送物资,当好战“疫”先行官和复工急先锋,构筑起阻击疫情的“生命通道”。第一批战“疫”先锋团队的荣誉,彰显着共产党员的奉献与担当。

    为爱逆行,温暖甬城。战“疫”一线,他们是一群临危不惧、驾车冲锋,为医务人员保驾护航的出租车驾驶员;抗“疫”前沿,她们是一群忘我工作、护路畅行、24小时在线服务的巾帼女将;控“疫”阵地,他们是一批应急救援、纾困于民公益服务队,他们是文明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张燕 陈华伟/文 图片由市公路与运输中心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