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7月0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铭记光辉历史 赓续红色血脉

宁波博物院推出庆祝建党百年特展


“三江潮涌”展。

市民参观“红色印记”展。

市民参观“三江潮涌”展。

“三江潮涌”展。

1921年11月20日柔石写给父母的信。

观众在“红色印记”展厅重温入党誓词。

    宁波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建立较早的地区之一,是抗战胜利时全国十九块解放区之一的浙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也是解放战争时期南方七大游击根据地之一的浙江东部南部游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漫的革命征途中,宁波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留下了数以千百计的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以及众多革命遗址、遗迹。

    百年征程壮阔,回望恰是芳华。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宁波博物院在七一前推出多个展览,有的从可移动革命文物的角度讲述宁波党史历程,有的则从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角度去体现宁波的红色印记。

    一件件见证革命历程的物品,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照片,一个个感人的视频,一处处复原的场景,呈现了宁波地方党组织百年风雨历程,突出了一位位奋勇抗争的英雄人物,以宁波这座城市的革命史实与革命人物,折射出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书写宁波的红色地图和红色根脉,承载丰厚的红色基因。

    

    运用地方革命文物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保护利用好革命文物,对开展与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有着重要意义。6月30日,《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在宁波博物馆正式开展。该展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三江潮涌——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宁波革命历程展》,下篇为《岁月如歌——1949年以来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展》。其中,“三江潮涌”展展出来自宁波地区的革命文物近300件,资料图片近400张,以全面而详实的展线、丰富而真实的展品,还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宁波地方组织领导宁波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史实,展览将持续至10月10日。

    

    积淀 革命文物的保护

    

    

    根据浙江省文物局公布的全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宁波市有近8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近800件/套可移动文物。宁波博物院馆藏500余件革命文物,主要以个人、单位捐赠为主,在1966年至1976年间陆续入藏,是宁波博物院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以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为契机,宁波博物院对馆藏革命文物进行了统一的清查、整理、鉴定、拍摄、记录,并建立起完善的文物数据库。文物的基本档案、移动信息、修复信息等实现了标准化、信息化和动态化管理,并依据这些信息,为后续文物的保护修复和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江潮涌”展中,75%的展品来自馆藏革命文物。近60年的文物保护工作,最终以展览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那些共产党员们沟通工作的信件、多有磨损的衣物、锈迹斑斑的搪瓷杯、有着珍贵历史价值的文件和照片……经由严格完善的保护工作,它们得以凝固了时间,组成了宁波地方革命历史的“活教材”。

    

    亮剑 革命文物的利用

    

    

    “三江潮涌”展的时间跨度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49年宁波解放,囊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四个历史阶段——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复杂的历史背景、丰富的革命文物,如何以物证史,用展览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是博物馆最主要的课题。

    本次展览,一方面对历史轨迹进行了宏大的铺陈,用详实的历史资料和文物,完整勾勒出宁波革命历史的轨迹,另一方面则突出亮点,以一个个英雄人物、一次次重要战斗,唱出历史的强音。观众参观展览,不仅能对宁波地方革命史、地方党史进行一次全面的学习,更能获得一种真实——地下党员留下的钢笔、信件,游击部队住过的土屋、用过的武器,赤色群众支援的生活用品、衣食杂物……经由这些真实的细节,再现革命的血火和英雄的伟业,接受心灵的洗涤。

    真实,是革命文物最大的教育力量,而展览,则让文物得以回到准确的历史序列,讲好它们的故事。为了让观众得到更深入的学习体验,展览还运用了多重手段进行“亮化”。展厅整体设计宏伟庄重,体现出百年历史的沧桑与肃穆,多处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声光电再现战火纷飞的场景,增强观众的沉浸感。展览还利用场景复原的手段,再现了大革命时期中共宁波地委旧址、中共浙东区委成立处旧址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珍贵的革命文物,凝结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诉说着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更刻印着中国共产党不断壮大、继往开来的百年征程。保护利用好革命文物,讲好革命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再创新的伟大篇章。

    

    回望四明大地红色印记 承载革命精神

    

    

    

    革命理想高于天。

    17岁的殷夫在狱中写道:“朋友,有什么呢?革命本身就是牺牲,就是死,就是流血,就是在刀枪下走奔!”

    25岁的裘古怀就义前在写给党和同志们的遗书中如是说:“我满意我为真理而死……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

    ……

    百年来,宁波革命英雄辈出,四明大地上的红色印记,承载了宁波的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它们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个时空坐标,镌刻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6月29日起,《红色印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展》在宁波帮博物馆开展,展示宁波10个区县(市)的红色印记,包含了见证重大革命事件的旧址(遗址)、烈士墓(陵园)、烈士故居(纪念馆)等,展品包括李敏烈士使用过的物品、徐婴烈士写给双亲的信、舒廷珊烈士狱中绝笔、应修人日记等珍贵革命文物。展览将持续至10月10日。

    

    致敬 红色基因永传承

    

    

    《红色印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展》自筹备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还有热心市民提供信息和线索,各相关单位的大力协助,提供、借展近百件展品。

    大革命时期中共宁波地委旧址纪念馆、朱枫烈士纪念楼、庄桥革命历史纪念馆、张人亚党章学堂、和丰纱厂工人运动发生地旧址、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处旧址、梅花村会议遗址、殷夫故居等等,这些承载着革命精神的红色印记,让观众重回当年的峥嵘岁月,缅怀先烈,更加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展厅中,一册1923年的应修人日记为首次在家乡公开展出。应修人,原名应麟德,1900年出生于慈溪县。我国新诗创作活动的先行者,著名的“湖畔诗人”之一。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左联”成员,曾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

    这件展品来自上海鲁迅纪念馆。1923年,应修人还没参加革命,但他已经萌生了很多进步的思想,比如创作白话诗、参加五四运动。日记中,应修人事无巨细记录着自己的生活,翻开的那一页是1923年7月1日,应修人写下了对家乡的思念——“晨往家一转,见有新从乡里寄出来的杨梅,攫得一篓回行,下午和友们大嚼。”

    革命先辈舍生忘死的家国情怀,令人肃然起敬。展厅中再现了革命先烈李敏的生活场景、“永不消逝的电波”场景等。

    张困斋(1914—1949),宁波镇海人。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是中共上海地下组织秘密电台的三杰之一,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人物。

    1945年,中共地下党上海秘密机关设立“丰记米号”作为联络点,张困斋出任经理。此后,张困斋肩负掩护中共地下党机关和秘密电台的收发工作的艰巨任务,将一份份关系到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情报发送给党中央,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任务。1949年3月,张困斋被特务发现,被捕入狱,牺牲于上海解放前夕。

    

    创新 展览设双线路

    

    

    一方红色热土,百年血脉相承。“红色印记”展以人物见事件,以事件见精神,以点带面地描绘出了甬城大地的红色地图,并结合宁波发布的十条红色旅游线路,将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有机连接。

    为了使观众有更好的参观体验,宁波帮博物馆创新展览形式,设计了两条参观路线。

    线路一是常规参观路线,观众可以依次参观十个区县(市)的红色印记。

    线路二是互动体验参观线路,观众穿过序厅之后首先来到整个展览的中央区域,中央区域的正中央是同心圆的设计元素,顶部天花是同心圆围合的党徽,地面是同心圆摆放的坐凳,正面是弧形的展览投影大屏。

    这是一条把主动权交给观众的展线,中央区域设计了十个挂着布帘的门洞,通过各个门洞可直达十个区县(市)的内容板块。

    中央区域的投影大屏滚动播放着展览专题片,当有团队参观需要重温入党誓词的时候,可以进行数字媒体切换,使中央屏幕呈现出一面迎风飘扬的党旗,参观团队在领誓声中面朝党旗,重温誓词。

    线路二的核心是展厅的中央区域,通过同心向党的元素设计、开放自主的展线规划、丰富多彩的专题片播放和灵活多用的数字媒体切换功能,使整个展览的空间更加灵动,参观更加有趣,互动性更加强,功能性更加完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让我们在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中,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奋力创造新的辉煌!

    

    陈青 项聪颖 俞蓓苗 文 唐严 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