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7月12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焦都市开发、城市运营、结构优化、科技创新等关键词

看“十四五”宁波国企发展新动向

    

    

    

    

    

    

    记者 易鹤 通讯员 梁黎

    

    天一广场、外滩步行街、轨道交通、绕城高速,还有大大小小的桥梁……一大批拉动内需、惠及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民生项目的背后,都有宁波国企的坚强支撑。

    作为民营经济大市,宁波的市属国资国企,在建设重大民生服务项目、城市功能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共同富裕等方面较好地发挥了龙头作用。

    “十四五”时期,宁波国资国企如何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哪些新动向?近期市发改委、市国资委联合印发《宁波市市属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其中都市开发、城市运营、结构优化等关键词,透露出今后一个时期宁波国企发展的新动向。

    

    都市开发

    打造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长期以来,市属企业在城市基础设施、民生保供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宁波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宁波绕城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象山港大桥等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功能辐射提升有着巨大意义。宁波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开展旧城改造,先后建设了宁波天一广场、月湖西区、南塘老街、慈城古镇等标志性工程,大幅提升了城市的功能和城市形象。

    “十四五”期间,宁波国企将如何在城市品质提升上大展拳脚?《规划》明确,着眼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和都市开发品质需求,积极参与重点区域开发和功能提升,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慧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助力市域空间格局和城市功能的整体跃升。

    首当其冲的便是参与打造世界一流强港。《规划》提出,市属国企将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推进公路、铁路、机场、运河、堆场、仓储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二是参与宁波舟山港建设国际集装箱物流、油气产业链物流、铁矿石中转物流、煤炭集散物流、粮油集散物流、跨境电商物流等六大国际物流体系构建;三是助力打造国际航运服务高地,补齐港航服务业短板,促进港产城深度融合。

    交通建设一直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新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19年5月出台的《浙江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建设行动计划》中,明确杭州、宁波要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呼应,《规划》提出,市属国企将加快建设智慧高速公路体系;主动参与宁波铁路枢纽建设,积极拓展通苏嘉甬铁路、甬舟铁路等重大项目;统筹优化市域快速通道网络,助力中心城区与前湾新区、南湾新区、临空经济示范区、东钱湖区块、奉化新城等重点区域交通联系,加快中心城区至余慈、宁象、梅山等市域铁路建设,实现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3号线二期、5号线一期等建成通车,推进轨道交通三期建设,谋划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积极推动全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实现航空机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公共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

    在参与城市有机更新改造方面,聚焦老小区、老厂房、老市场、老楼宇及城乡接合部等低效空间,市属国企将积极参与老旧街区、老旧小区、未来社区、农贸市场、城市停车场等改造提升,参与实施城中村改造行动计划,打造新型城市功能单元。积极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补齐租赁住房短板。统筹推进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遗存更新保护,营造历史名城景观空间形态。扎实做好公建项目代建,高质量完成市疾控中心、游泳中心、华美医院、宁波市档案中心、天一阁博物馆新馆等项目。

    

    城市运营

    打造高质量城市生态圈

    

    

    

    

    “‘十四五’时期,市属国企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以提升城市品质、服务社会民生、保障公共产品安全为目标, 聚力打造高质量城市运营生态圈,放大国有资本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功能。”市国资委负责人表示,国有企业对地方的牵引作用不仅体现在经济贡献上,更体现在城市高质量运行的保障上。

    大力发展新能源、推进能源革命、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已经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规划》明确,我市将完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将宁波能源集团打造成为长三角区域最大规模的供热企业,推进城市燃气(管道)整合一体化发展,谋划实施分布式光伏、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氢能应用等项目,创新能源组合供应及新技术、新模式融合服务,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园区、城市公共建筑等提供高性价比的综合智慧能源供应,用“绿色”为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壮丽图景打底。

    在提升供水保障能力上,市属国企将稳步推进水库水源工程和连通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和配置效率。加大城乡供水一体化统筹,优化完善城市供水体系,重点实施杭州湾新区自来水厂新建、杭州湾新区给水管网系统优化改造(一期)、姚江工业水厂扩建、中心城区供水管网改造等工程。到“十四五”末,日供水能力达282万吨。同时推进全市涉水产业一体化运营管理,形成集蓄水、输水、制水、供水、净水、排水、中水回用等于一体的水务全产业链。

    在整合打造环保产业上,市属国企将重点建设宁波市洞桥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和枫林静脉产业园,提升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收集处理处置能力,打造固废处置全过程产业链,加强环保新技术的自主研发、专利申请、产权保有、成果转化等业务,推进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等涉水综合开发业务。

    市属国企还将积极助力乡村振兴。以宁波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加快推动种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育种机构、育种人才、育种材料等种业科技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育繁推一体化”,提升“甬优”系列杂交稻的市场覆盖率。参与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主体品牌,加强品牌农产品与网络销售平台的有效对接,让更多农产品实现“品牌溢价”。结合地方人文特色和自然资源禀赋,谋划实施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和特色小镇开发。

    

    结构优化

    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围绕“十四五”这一总目标,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优化势在必行。

    “聚焦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要板块进行布局,把国有资产优先配置到优质企业、优势行业、关键产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国资委负责人表示,市属国企将着力培育现代服务新业态,抢占新兴产业新高地,当好先行军,发挥引导力。

    《规划》指出,综合发展现代金融业、提升发展文旅传媒业、协同发展会展业、整合发展商贸物流业,进一步凸显市属国企在现代服务板块的资源、品牌和市场优势。

    围绕宁波市建设国际性休闲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市属国企将参与打造都市文化、乡村休闲、海洋海岛、山水生态等四大主导旅游产品,重点推进全域旅游开发、文旅体融合等优质项目的投资、招商和运营。

    加快会展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国际会议中心、国展中心12号馆,加快开工建设国际博览中心。推进会展平台投建运一体化发展。培育引进一批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会展项目,力争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会展品牌。

    判断一座城市产业的竞争力,既要看当下的表现,更要看它定义未来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很大程度就蕴含在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之中。

    宁波正在小步快跑,追赶先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体量逐步壮大。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近30%,而在2016年,该比例仅为17.3%。

    《规划》明确,市属国企将聚焦“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 布局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医疗健康等为重点的新兴产业,以基金投资布局为主要手段,服务我市打造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对标战略性功能性支柱性的定位、对标先进城市的国有企业、对标同行业的优秀央企民企,市属国企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我们将以《规划》为引领,切实增强深化改革的紧迫性,尽快实现体制重构、资源重置、队伍重塑,努力打通高质量发展的通道。”市国资委负责人强调,力争到2025年,市属国企资产总额达到1万亿元、新增投资布局95%以上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1家到2家市属国企进入中国500强,为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和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贡献更多国资国企力量。

    

    科技创新

    增强国企产业创新引导力

    

    

    

    

    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最关键的是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市属国企将推进国有企业参与打造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优化我市创新生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明确了市属国企科技创新的四大任务:合作打造开放式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大新兴产业的布局投入、加大制造业强基补链领域投入、推动国企开放揽才产业聚智。

    涉及的具体内容很丰富,包括承接甬江实验室、创智钱湖、宁波软件园扩建等项目,参与重大科研装置等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多领域、全链条、高能级协同创新平台;牵头推进宁波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合力建设鲲鹏产业生态园,探索布局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智慧化轨道交通等产业园投资运营;建立更多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共享型众创空间和虚拟创新社区等。

    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创新,离不开创新人才。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属国企将构建符合主业特征的人力资源梯次结构。大力实施重点产业人才倍增行动,“一企一策”开展设立人才发展专项基金试点,加大中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把人才密度、创新强度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扩大高层次人才绩效奖励范围,充分运用股权激励、分红奖励、企业年金等方式引进用好人才。规范研发经费统计归集管理,研究企业创新投资资本化方式,探索实施研发准备金制度,提高国有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为进一步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