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7月2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叶子离开了 让树如何办

    

    

    

    

    

    我与应锦强相差六七岁,能成为同学,要拜时代所赐:他读中学时遇上了“文革”,我高中毕业后大学还没有恢复招生。我们是1985年宁海县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首届毕业生。三年苦读,如期毕业的不多,我俩算是幸运儿。

    我与应锦强还有一层同事关系。1980年至1995年间,我在省汽车运输公司宁波分公司宁海汽车站工作。汽车站原本属于国企,有独家垄断优势,后来随着运输市场放开,汽车站光芒不再,企业经营甚至出现严重危机。就在这时,应锦强被任命为总经理。岁月悠悠,好多事模糊了,我只记得两件。一是租赁车辆运行。应锦强接手公司时,从汽车站开出的车辆已是破旧不堪,犹如没落的富家公子,架子尚在,衣衫破烂。人们盼望汽车站能够旧貌换新颜。可当时国家对于县级国有企业没有太多的扶持。我记得几次与应锦强一起去市里银行贷款,都吃了闭门羹。贷款需要抵押,汽车站当时没有可供抵押的财产。只有一家银行提出可以车辆租赁的方式间接贷款。这真是个好主意,即新购车辆的财产权属于银行,汽车站按期给银行缴纳租赁费。当年,宁海汽车站拥有了七八辆崭新的客车,成为小县城一道亮丽风景线。

    另一件事是,加大车辆运行距离,陆续增设城乡长途班车和省际班车。此举搅动了县内的运输市场,遭到其他公共汽车公司的阻拦,这明显动了他们的奶酪嘛。我当时也是屁股指挥脑袋,写了一篇《城乡方便车》,发表在宁波和省里的报刊上,主题是:宁海汽车站这一举措方便了农民进城。这下可难住了交通管理部门,因为左右皆是下属的运输企业,手心手背都是肉。后来县政府出面调停,给两家公司划定城内的运行路线。尽管这样,仍然矛盾不断,直到原来的两家县属运输企业与国有运输企业合并,成立新的运输公司,这一矛盾才算彻底消除。新的国有运输公司成立后,应锦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1995年下半年,汽车站实行转制,即由原来的国有企业转为民营企业。按照县里的规定,新企业可以按20%比例,让部分员工下岗待业。以应锦强为董事长的新公司班子,最后作出决定:员工一个不裁,全部在岗。公司员工从心底感谢,有关部门也竖起了大拇指。新公司每年上缴税收上千万元,成为县里的纳税大户。应锦强更是连续几届当选县人大代表。

    我曾经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吹口哨的总经理》,讲述应锦强的情怀。我自离开运输公司后,潜心于文学创作,每出一本新书,应锦强总是第一个表示祝贺,出的书多了,他就鼓励我去冲国内文学大奖。对于县里的文化事业,运输公司一直慷慨解囊。比如宁海县最大的文化旅游项目——中国徐霞客(宁海)开游节,已经举办十多届,届届都有来自运输公司的项目赞助。我担任主席的县作家协会第一届会员大会,会议经费就得到过运输公司的支持。在宁海,应锦强的运输公司至多算是中小型企业,他们却以微小的力量,助力全社会的文化追求,这是许多企业家难以企及的境界。

    今年6月中旬,应锦强因脑梗医治无效去世。消息传来,我无法相信。6月17日,在其遗体告别仪式上,我泪如雨下,悲而作诗:

    一个理解我的人去了/像是叶子离开了树/这棵树从此不完整了……/我潸然泪下/那是叶子与树分离时/流出的汁水,浓于血/叶子离开了,让树如何办/尽管树会努力着拼命着/长出新叶,活下去/可叶子不再是原来的叶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