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朝霞 通讯员励彤 孙勇)“我主动申请延长支教时间至6个月,真诚希望能把我们海曙区先进的学校管理方法、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带给他们……”昨天上午,记者在海曙区教育局看到3封支教老师手写的“请战书”,3位老师自愿向组织申请延长支教时间,为对口帮扶地区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今年以来,海曙区委组织部与区人社局积极联系喜德县,深度摸排当地专业技术领域薄弱环节,并依据当地对教育、卫健方向的专技人才需求,以“订单需求”方式精准选派首批12名专技干部(教师有3名)前往开展针对性协作帮扶。 7月初,3位老师一抵达喜德县,就参观学校、了解当地教育发展现状。“在社会各界的援助下,喜德县中学的硬件水平相较于不少经济薄弱地区已经不错,但教育管理等‘软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支教老师杨水荣以喜德县中学为例说,该校初、高中部合计超3600人,但全校只有200余位老师,其中32位为支教老师,师生比例为1:18,平均每位老师一周课时高达18节,工作压力与强度极大,授课质量不免受到影响。 这让杨水荣老师十分担忧,考虑到自己原本的支教时间只有1个月,短暂的时间无法帮助学校摆脱现状。于是,他与另两位支教老师商量,欲延长期限至3-6个月。没想到大家一拍即合,认为“多待一个月,就能帮学校多缓解一个月的教学压力”。 在考察期间,支教老师还进行了家访,了解当地家庭的教育理念与现状。“多年前,当地老师得挨家挨户‘请’孩子们来上学,如今随着不少优秀学子学成归来为家乡带来改变,许多家长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来自宁波市第十五中学的支教老师吴江告诉记者,他们在考察期间发现,当地学习强度并不比沿海地区低,师生们一般早上6点多起床早锻炼,结束一天学习要到晚上10点多。 “孩子们这股勤奋刻苦的劲儿让我们十分感动,相信在专业的引导与管理下,能够充分挖掘当地孩子们的学习潜力。”宁波的支教老师表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愿意多留一段时间,希望能从教研体系、教学方式、爱心结对等多方面为当地带来改变。 “今年是海曙区与喜德县第一年开展东西部协作,希望海曙的专技人才为喜德县的教育事业带去新鲜血液,让当地的孩子们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海曙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