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合 位于北仑区霞浦街道的新浦老屋,是一座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民国建筑。近年,这里改造成张人亚党章学堂,成了全市甚至全省党员干部前来学习打卡的红色教育基地。 “一路见证其从无到有,内心颇多感慨。最欣慰的,还是这名早早作别家乡的红色人物,能够以这样的方式最终回归故里,影响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张人亚党章学堂展陈组负责人、北仑区霞浦街道办事处文体站站长贺霁说。 2006年,因为机缘巧合,贺霁第一次得知张人亚。 “那时,张人亚的侄子张时华拿着厚厚一塑料袋的材料来找我。我们身边,竟然有这样一位人物!老实说,我的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贺霁至今还清楚记得,在那叠材料里看到“衣冠冢”秘藏珍贵文献时的震惊。 同为共产党员,同为北仑青年,带着一份崇敬和钦佩,贺霁成为霞浦最早投身张人亚事迹挖掘、梳理、整合的工作人员之一。 2009年,张人亚事迹陈列室在原霞浦街道文化站4楼成立;2010年,有关部门修缮了张人亚的衣冠冢;2011年,张人亚事迹陈列室搬进了张人亚故居,并且修整了故居的部分房间……渐渐地,在众人的努力下,默默无闻多年的张人亚一步一步走入大众视野。 张人亚的尸骨究竟埋在何处?他的精神又有着怎样的时代价值?随后,贺霁又跟随组织、党史系统组成的寻访小组,一次次深入走访上海、芜湖、瑞金等张人亚生前工作、生活过的地方,一次次前往北京、合肥、南昌等地的档案馆、图书馆,试图掌握更多张人亚珍贵的史实资料。 在浩瀚的历史中“打捞”近一个世纪前的人物,真的非常不易。因当年战事紧急,无法找到其尸骨,但贺霁等人还是幸运地找到了张人亚在莫斯科东方大学求学期间撰写的学籍档案,还有一段当年记者无意中拍摄的短短数十秒的影像资料。 这些,都成为张人亚党章学堂重要的展示内容。今年“七一”前夕,“初心之路”主题展正式推出,包括“守护·张人亚的初心和使命”“静泉长流——青年人亚特展”“书韵留香——樵斋书房纪念展”“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展”四大板块,涵盖了55件张人亚相关文献、超过5万字的珍贵史料。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我们希望借助张人亚党章学堂的平台,讲好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故事,让‘人亚精神’代代相传。”贺霁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