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8月03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红色摄影史的源头

——读《晋察冀画报文献全集》

    

    

    

    

    

    

    陈剑飞            

    

    最近读了《晋察冀画报文献全集》,甚为讶异,画报不仅栏目丰富,蕴含的八路军在敌后抗战的信息量很大,而且图片说明和部分正文还采用了中英文对照,更令人吃惊的是,画报社距离日寇据点最近时仅仅15公里,可谓就在敌人的眼皮底下。

    画报社为什么不办在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却办在战争形势如此严峻险恶的晋察冀边区呢?这与画报创始人沙飞从军的部队归属有关。平型关大捷后,沙飞作为太原救亡新闻机构——全民通讯社的摄影记者前去采访,同样爱好摄影的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把沙飞作为战地摄影人才留了下来,成为我军有史以来第一名专职战地摄影师,后来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摄影科长。

    沙飞参加八路军后,单枪匹马拍摄了晋察冀根据地初创时期的军民生活与战斗场景,拍出了《八路军战斗在古长城》系列组照,拍出了《挺进敌后》《塞上风云》《沙原铁骑》《白求恩在手术中》等一批至今仍有影响力的摄影佳作。有了一年半的拍摄积累后,沙飞于1939年1月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驻地河北平山县蛟潭庄举办了“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摄影展览”,展出200余幅作品。照片贴在白报纸裱好的马粪纸上,将马粪纸用针线缝在长条白布上,展览时把白布打开,在根据地巡回展出。

    巡回摄影展获得巨大成功后,沙飞的媒介传播理念转向了创办一份容易保存、传播更广、更有影响力的摄影画报,并得到深谙战时政治宣传之道的聂荣臻司令员的大力支持。经筹备,于1942年5月l日成立“晋察冀画报社”,沙飞为主任。画报社下设编校、出版、印刷、总务四股,全社配有100多号人。为向抗战5周年献礼,首期画刊立即进入紧张的编排状态。没有电源就利用日光进行放大,同时自行摸索出照相制版技术,自制轻便的印刷机。在克服了技术与材料上的种种困难后,终于赶在1942年的7月7日,把《晋察冀画报》首期刊印出来。创刊号共96页,收入162幅照片,画刊设置了“新闻摄影”“美术”“文艺”三个大栏目,主要侧重于图片报道。

    在创刊号“新闻摄影”栏目里,我读到了多组至今仍有深远影响的抗战故事,如“百团大战专页”“将军与幼儿”“地雷战”“纪念白求恩”“八路军黄土岭战斗”“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等组照式的图片报道。创刊号里有82幅照片出自沙飞之手,它们现已被视为红色摄影中的经典。

    全方位反映敌后根据地抗战情况的《晋察冀画报》的出版,在中国红色摄影史和晋察冀边区抗战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正如聂荣臻在创刊号上题词所言:“五年的抗战,晋察冀的人们究竟做了些什么?一切活生生的事实都显露在这小小画刊里。”

    《晋察冀画报》出版后,在根据地、国统区、日占区乃至国际社会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有些国统区向往革命的青年在读了《冀察冀画报》后,积极奔赴延安;有些被俘日军读了画报中披露的真相后,良心触动,转而参加了反战联盟;更重要的是,画报发挥了摄影媒介所独具的图像学上的战时宣传效果,有力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同仇敌忾、奋勇抗战。

    《晋察冀画报》成了日寇的眼中钉。日军起初以为装帧质量这么好的画报肯定是在城市里印刷的,于是在保定进行了全城搜查,未果。后又在历次大扫荡中,把画报社列入围剿的目标。1943年12月8日,画报社转移至阜平县柏崖村时,被尾随而至的日军包围。突围中,包括指导员赵烈在内,画报社共有9位战友牺牲。沙飞在突围中严重冻伤,差点被锯掉双脚。还有些前线记者在向画报社送稿时和日军遭遇,以致蒙难。如1943年5月出版的第三期《晋察冀画报》中的“雷烨摄影作品专辑”,就是为了纪念送稿途中英勇牺牲的冀东前线摄影记者雷烨。

    整个抗战与内战时期,晋察冀军区共举办了10期摄影训练队,培训学员250多人。这些学员经培训后大多从事新闻采访、暗室工作、制版印刷、图片整理等,成为战时宣传战线上的生力军。晋察冀画报社在传播图像的同时,又成了我党我军摄影人才的培训基地,并在采编、印刷、发行、管理等方面,为新中国的摄影体系打下了基础。如果溯源,后来的《解放军画报》《人民画报》与新华社摄影部,无不源于《晋察冀画报》。

    这份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闻摄影画报,堪称报刊史上一个奇迹般的存在,是近代战争史上最抵近的图像观察哨,同时也是中国红色摄影史的源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