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乡村发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8月04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功能资源统合 政务居务分类 治理重心下沉

海曙“统分沉”改革创新基层治理之路


紫薇小区微改造后的“快鹿公园”。(陈朝霞 摄)

段塘街道雄镇社区链接相关公司资源,台风期间搭“便民桥”方便居民出行。(陈朝霞 张昊桦 摄)

紫薇小区“邻舍家”居民自治服务站。(陈朝霞 摄)

    

    

    

    

    

    

    

    

    “我们店提供2400多个粽子”“我们‘美食团队’志愿者负责烧水煮粽子”“我开车送去”……7月26日下午,台风“烟花”肆虐,在海曙区月湖街道紫薇小区“邻舍家”居民自治服务站,一场“爱心接力”紧张进行,短短两个小时,2400多只爱心粽子就送到了受灾较严重的石碶街道冯家村安置点群众手中。

    快速爱心接力的背后,是“邻舍家”小区居民自治服务站的高效运作,而建立“邻舍家”自治站是海曙区作为省民政厅第三批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试点推出社区治理“统分沉”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近日,海曙区“科学推进‘统、分、沉’促进社区政居协作互动”案例从200余个参选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评选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2020)”。

    

    记者 陈朝霞 通讯员 宋瑜 罗世静

    

    何谓“统分沉”改革?

    

    

    为何要推进社区治理“统分沉”改革?海曙区民政局副局长吴鹤立介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既要承接党委政府行政事务,又要协助解决居民事务,如果社区政务、居务得不到科学梳理和统分,势必加剧两者的分化,一方面导致政务负担过重,服务居民精力不足;另一方面居民自治基础进一步弱化,参与乏力,居民互助服务难以展开。

    为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海曙区科学推进社区治理“统分沉”改革。

    总体来说,社区治理“统分沉”改革就是功能资源统合、政务居务分类、治理重心下沉。具体来说,“统”即建立区域公共服务中心,上浮和整合原有分散式、碎片化的社区便民服务功能;“分”即让社区工作政务和居务分类,腾出更多人力资源投入网格治理工作和引导居民自治服务中;“沉”即建立“邻舍家”小区居民自治服务站以及建设“邻e家”线上服务平台,搭建更加贴近实际的居民自治服务平台,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100米通道。

    2020年8月,海曙区以面积2.07平方公里、居住人口2.89万、6个社区的“袖珍”型街道月湖街道为试点,推进“统分沉”改革。“由于月湖街道面积小、人口少,我们将街道公共服务中心直接升级为区域公共服务中心,在所有13个小区建立居民自治服务站。”月湖街道社会事务办主任李菲介绍,升级后的区域公共服务中心由原来的14个窗口精简为8个专项窗口和2个综合窗口,承接了社区分离上浮的政务事项50个,平台信息录入任务38个,近一年来,推进政务上浮、推动治理增能、实现居务下沉的效果明显。

    截至目前,除月湖外,海曙区其他镇(乡)街道已成立12个小区居民自治服务站,到今年年底,将在全区建设150家,占小区总数的60%左右。明年9月将建成210家,占小区总数的85%。

    

    “邻舍家”的成功实践

    

    

    站外,翠竹掩映、月季环绕;站内,窗明几净、宽敞透亮。7月29日,记者走进建筑面积达500平方米的月湖街道迎凤社区紫薇小区“邻舍家”居民自治服务站,立即被站内外雅致的环境所吸引。

    站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面上图文并茂的介绍“邻舍家”是什么、做什么、谁来做以及开展日常活动场景等宣传展示内容;而一楼的接待区、邻里议事区、儿童娱乐区、阅览室、开心厨房区等各具特色,二楼的“邻里记忆”展览充满邻里温情。

    李菲介绍,除了引人入胜的硬件环境,标准化的软件设置更让“邻舍家”高效运转有了“主心骨”——

    明确了“2+N”功能,即具备居民接待和居民协商2项基础功能,还和小区公共空间相连,形成居民休闲、交流、文体活动、公益服务等N项拓展功能。同时,成立了由7名常任理事和若干名理事组成的“7+X”理事会,7名常任理事中,理事长由“居民领袖”担任,主持日常工作;秘书长由包片联网的专职社工担任,协助理事长开展工作;其余5名常任理事一般是社区“两委”、业委会成员,物业、社区社会组织、辖区共建单位负责人以及楼道小组长等,其他理事X名由关心小区公共事务的居民自愿报名组成。

    紫薇小区“邻舍家”建成后,第一件事是启动“快鹿公园”项目,对紫薇巷29号绿化地进行微改造,短短两个月,就让这块曾经地面裸露、化粪池盖子上停车、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的“被遗忘角落”,摇身一变为有花有草、让人心旷神怡的“共享花园”。

    “项目立项后,理事会主导、居民众筹资金,物居业齐心,成立了绿植、工程小组,邀请辖区共建单位月湖景区管理所进行设计,同时分工协作,清理杂物、除草翻土、移植苗木、铺设水管、制作盆景、搭建围栏……甚至有热心居民捐赠了有40多年树龄的腊梅,最后还成立了后期绿化维护组。”紫薇小区“邻舍家”理事长姚康伟介绍。

    通过“快鹿公园”项目的成功实践,紫薇小区“邻舍家”探索建立了“邻有助、治有智、议有序、众有为”的“亲邻四有”工作法,明确居民自治“7小事”,即调解邻里小纠纷、解决居民小问题、宣传政策小知识、举办院落小活动、搭建信息小平台、提出工作小建议、履行监督小职能,“如今,‘邻舍家’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之路越走越顺,社区有更多精力引导组织居民开展各项协商自治以及邻里互助志愿服务,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多方力量参与小区治理,提高了居民自治服务的积极性,激发着共同治理的活力。”迎凤社区党委书记蒋玲爱深有感触。

    

    凝聚社区治理合力

    

    

    在党委领导下,以“邻舍家”居民自治服务站为平台,有机地串联起政府、党员群众、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辖区单位等多元治理主体,凝聚社区治理合力,破解“老小难”问题,增强居民幸福感,如月湖街道无物业老小区菱池西区31个楼道亮灯,惠及363户居民;偃月小区打造“有声花园”阵地,让居民扫码了解社区事务、学习党史知识;而邻里闹元宵、巧手做青团、“邻里记忆”老物件展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则让居民有家的归属感。

    同时,居民的自治动能得到激发。在台风“烟花”过境的关键时刻,海曙各小区居民自治服务站积极行动,组成了抗台防汛的第一道防线,显现了居民自治捏指成拳的巨大力量——

    石碶街道新区社区东方苑小区自治站志愿者组成三支小分队联合抗台,走访居民、排查安全隐患、转移安置群众,还分两班进行夜间抗台值班,第一时间接收隐患需求,守护小区安宁。

    白云街道安丰社区玫瑰苑小区自治站志愿者每天坚守岗位,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在安置点维持秩序、做热腾腾的点心,细心查明居民楼屋顶漏水原因。

    段塘街道雄镇社区志愿者快速链接相关公司资源,在积水严重路段搭“便民桥”,方便居民出行。

    集士港镇井亭社区井亭家园小区自治站志愿者为受灾果农开展助农义卖活动,社区党员、居民积极参与义卖,奉献爱心。

    海曙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分析,自治站统筹一根线,打破了“一盘散沙”的局面;协商治理一张桌,打破了“一哄而散”的局面;志愿报到一声哨,打破了“一声不吭”的局面;社会资源一张图,打破了“单打独斗”的局面,正践行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