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仑“人大代表民生夜询会”举行。(陆东旭 摄) |
|
▲奉化人大“三零”特色化代表联络站开展主题接待活动。(陈晔 摄) |
|
▶慈溪人大评议大气污染防治执法检查整改落实专项工作会召开。(蔡 昶 摄) |
记者 张昊 担当新时代使命,展现人大新作为。 近年来,全市各级人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把握中央及省市委对加强人大工作和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在加强立法、监督、决定、任免、代表工作以及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努力开创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新局面。 为了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部署要求,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我市开展第二届“宁波人大工作创新奖”评选活动,充分展示宁波各级人大工作的创新做法和探索实践,生动展现创新前行添活力、一线履职谱新篇的人大新气象。 综合监督篇 让监督更有力 让群众更满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每一个具体司法案件都要通过具体的人来办理,因此对“具体的人”的监督同对事的监督同样重要。 人大及其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两院”的工作报告,实现了对“两院”负责人依法履职情况的监督,但实践中针对人大常委会任免的法官、检察官的监督,还存在薄弱环节。 对此,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工委探索对“两官”开展履职评议工作,通过对“人”的监督与对“事”监督的有机结合,促进司法公正。今年起草了《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法官检察官履职评议办法》,使“两官”评议工作成为市人大常委会的一项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工作,建立了人大常委会对司法人员依法、有效监督的新范式。 政府重大投资建设项目是使用政府财政性资金实施的投资建设项目。其中很多项目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各界对此广泛关注。 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起草制定《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政府重大投资建设项目监督办法》,纳入项目范围、审议程序、票决方式等内容,填补了监督政府重大投资建设领域的制度空缺。 其逐项票决方式既有效解决“一揽子”过审不能顾及项目差异的问题,又能充分体现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民意诉求,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提升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法治化、民主化水平,为丰富地方人大监督工作实践提供“宁波解法”。 列入专项监督的215个问题中,有185个问题已基本得到落实,收回各类补助资金、出借资金、欠收资金等合计3829万元,规范管理、依法核销及盘活增效相关资金7.64亿元……这是镇海区人大常委会做好审计工作监督“后半篇文章”,推动审计查出问题“销号清零”的新成效。 在审计部门确定的60天整改期后,镇海区人大常委会持续聚焦审计查出问题推动持续整改工作落实到位。同时,建立审计查出问题整改信息通报和工作协调机制,健全由审计和纪检监察、财政、组织等部门工作联络和协调机制,推动形成审计整改工作合力。通过专项监督,促进审计查出问题得到整改,被审单位审计整改责任意识大幅提升。 人大如何在国资管理绩效监督中手握精准的“尺”?2020年以来,鄞州区人大常委会率先创新设立并运用指标体系开展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 评价体系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指标,共70项,在指标赋分标准上突出可比性、可操作性和定性加定量原则,灵活设置区间值及两端值指标,初步探索形成对国资的日常监督、量化监督、全方位监督模式。 目前通过两轮6家不同类型单位的试点验证完善,鄞州区人大常委会国资监督工作在促进国企做大做强、提高闲置报废的国有资产处置效率等方面成效明显,受到了区内企事业单位积极响应和好评。 针对环境质量短板和问题,慈溪市人大常委会自2003年以来,综合运用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以钉钉子精神,创新方法、精准发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创新监督方式,组建生态环保监督的领路“先锋队”。通过闭环监督发力,促进审议意见及时办理,取得成效。 从2003年至今,在慈溪市人大锲而不舍监督和该市上下不懈努力下,建成年引水2.4亿立方米的曹娥江引水工程,污水处理能力由5万吨/日提升至32万吨/日;供水一体化稳步推进,县控及以上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水,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从49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9微克/立方米,市域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代表履职篇 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书写履职新答卷 对人民生活的“全景式关注”,对社会治理的“全时段观察”,对民生实事的“全流程督办”……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推行人大代表督事制度,从更高层面、更大范围支持基层创新实践,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更好回应群众期待、社会关切,彰显创新履职导向、履职为民情怀。 “代表督事”包含确定督事事项、组织专题督事、反馈督事结果三个环节。各区县(市)人大积极搭建数字化平台,构建代表联系群众、意见处理和反馈的网上直通车。如鄞州“码上说·代表督”平台,余姚基层治理“代表一起来”,海曙推出“代表钉”APP等。 代表督事制度的深入推广实施,进一步密切了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畅通了社情民意反映和表达渠道,推动了民生关键小事、利民实事等的解决落实,受到了群众欢迎,赢得了百姓口碑。这一制度被评为2020年度宁波市改革好方案、市直机关“三服务”活动“最佳服务机制”,还被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列入2021年市级重点改革项目。 自2020年初全市全域推行代表督事制度以来,北仑区人大常委会紧密结合落实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着眼解决需要区级层面关注的民生问题,组织开展“人大代表民生夜询会”活动,每两月一次,利用相对空闲的晚上时间进行,地点设在代表联络站(点),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两套班子领导轮值出席,区人大代表与相关职能部门领导面对面解决问题并适时开展“回头看”,同时安排部分群众列席,在“民声”和“政情”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为深化代表督事、助推基层治理作出了有益探索。 “夜询会”把集体接待、当面问答、公开监督作为提升人大监督刚性的方式之一,将“夜询会”实况、后续落实的情况,借助媒体镜头置于公众视野之下,增强了监督刚性。第四期“夜询会”上代表提出加强固废处置和监管力度的建议,区政府积极办理,新增一般固废分类企业230余家,逐步实现企业工业固体废物“应收尽收”目标。 “夜询会”从去年3月至今已开展10期,代表参与68人次,部门负责人现场答复72人次,提出各类问题建议117件,其中当场落实61件,后期追踪解决44件,列入部门工作计划12 件,答复率为100%,交出了一份令群众满意的答卷。 为提高代表履职质量和积极性,江北区人大常委会文教街道工委创新实行人大代表“三维联评”机制。该机制每年确定3到5名代表为该年度联评对象,通过“自我述评”“民主测评”和“中心组考评”的形式“晒”代表履职痕迹、定履职实绩。 截至2020年底,本届文教街道中心组代表“三维联评”实现全覆盖,不断激发代表履职动力,激活了“一月一接待、一事一答复”的实时双向联动,畅通民意诉求,让代表履职有方法、有舞台,促进街道人大整体工作水平的提档进位。 本届以来,人大文教街道工委共组织辖区内各级人大代表开展联络站接待、“代表夜聊”等接待选民活动80余次,参与代表170余人次,接待群众千余人次,其中“代表夜聊”收集问题305件,在代表认真督办下,已经解决和基本解决271件,解决率为89%。 如何真正发挥代表联络站(点)反映民情“直通车”、化解矛盾“减压阀”、为民服务“连心桥”的作用? 近年来,奉化区人大常委会在推进代表联络站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应需而动、循求而设,不拘泥于固定形式,以方便代表联系群众为出发点,以解决群众关心问题为落脚点,建设“零距离、零时差、零等待”基层特色化代表联络站(点),成为标准化代表联络站的有效补充,拓宽了代表联系群众的广度、深度和力度。 “三零”特色化代表联络站(点),实现了面对面联系沟通“零距离”、实打实助推中心“零时差”、心贴心服务群众“零等待”。截至目前,共建成“三零”特色化代表联络站(点)16个,围绕基层社会治理、农村电商服务、企业复工复产、水库移民征迁等主题累计开展各类活动580余次。 数字化改革篇 放大“数字红利” 为创新发展注入动能 数字化改革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走好新赶考之路的重要必答题目。全市人大秉持改革精神,借势借力、敢为善为,持续放大“数字红利”,为人大工作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为全域之改革增光添彩。 海曙人大借助数字化改革东风,通过打通与“基层治理四平台”、代表网上联络站等数据后台,帮助代表筛选群众反映集中、呼声强烈的民生热点,对接党委政府的中心大事,提高群众、代表和政府的互动频率,推动问题有效解决,“数智化”主题接待模式应运而生。其以大数据搜索和分析技术为依托,以海量的民情民意数据为基础,以推动解决群众高度关切的事项为目的,以全链条闭环机制为保障,为联络站发展提供了新注解,迸发了新活力。 通过大数据驱动,群众、代表、政府三者互动频率大幅提升,联络站主题接待服务群众的实效不断增强。截至目前,17个镇(乡)街道依托大数据分析精选接待主题,开展联络站主题接待258次,主题涉及“打赢两战促进发展”、老旧小区整治、生活垃圾分类、安全生产等众多领域,收集社情民意1000余条,解决实际问题420个。“数智化”主题接待为探索建设数字应用多跨场景,发挥人大工作的制度优势、智治优势提供了丰富实践经验,被百姓称为“收集民情有温度、为民服务有速度、督办处理有力度”的好做法。 宁海县人大常委会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自主设计形成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工作场景应用的“数字飞机”方案,构建“三舱三端四平台”特色模式,开发数字地图、动态排序、三色警示、码上监督、星级评价等十大功能模块,推进多跨协同、流程再造和制度重塑,实现从“线下”到“线上”,从“纸上”到“指上”,从“账上”到“掌上”的转变,强化业务规范性和指引性,扩大群众知晓度和参与度,提升代表幸福感和获得感,让票决制工作充分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成为推动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的重要载体。 余姚市小曹娥镇人大打造了“代表一起来”数字化履职应用场景。这是为代表量身打造的即时反映社情民意、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数字化履职应用场景。通过加强与基层治理“四平台”和上级人大数据库的互联互通,打造专属微信小程序,对代表闭会期间意见建议处置反馈进行流程再造、数字赋能,形成以“报、议、督、评”为节点的工作闭环。该项工作自2019年在小曹娥镇试点、2020年在余姚市推广以来,该市1123名四级代表已全部上线,累计上报问题建议463件,解决417件,实现代表履职全天候、参与全覆盖。 “代表一起来”充分体现了数字化导向,“报、议、督、评”四环节实现全流程数字赋能,人大代表24小时都可以通过手机“随手拍”“马上传”提出意见建议,有效推动了“代表履职数字化、社情民意掌上办”。自平台上线以来,小曹娥区域余姚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共上报意见问题50件,已全部答复处理,转化为闭会期间代表建议1件。全余姚市域共上报意见问题463件,其中解决417件,转化为闭会期间代表建议19件。 今年以来,象山县围绕“数字赋能、高效协同、整体智治”的数字人大工作要求,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领衔打造“代表督事”重点应用场景,打通代表联系群众全天候渠道,现已实现群众网上说、事项网上转、代表网上督、结果网上评等功能,完成了1.0版本的代表督事应用场景。 代表督事数字化应用改革工作,推动解决民生诉求、发挥代表履职积极性,不断推动代表督事深化发展。2021年以来,借助代表督事数字化应用场景,共开展“代表督事”活动36次,化解基层矛盾纠纷15件,代表和选民群众对于代表督事满意率达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