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热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8月13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宁波,七夕不仅仅代表爱情

——​本地青年学者解读佳节民俗与美食

    

    

    

    

    记者 林旻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过去,很多人对七夕的了解,仅限于流传千年的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七夕这一天相互表达爱意。

    农历七月初七也称“乞巧节”“女儿节”。围绕七夕,宁波有着不少民俗,牛郎织女的故事在宁波人口中也有着不同的演绎。让我们跟着青年学者周东旭和陈英浩的讲述,来重温一下宁波七夕的故事。

    青年学者周东旭提到了一首关于七夕的诗。晚清时,“中美文化交流第一人”戈鲲化曾寓居宁波十载,后去美国哈佛大学任教。在宁波时,戈鲲化与甬上文人学士交往颇多,对宁波风俗也非常熟悉,曾作有《甬上竹枝词》多首,其中一首写道:“频年乞巧向天孙,砖上双趺拜有痕。活水新煎槿树叶,家家料理洗头盆。”

    戈鲲化的这首诗,写的是宁波人在七夕洗头的习俗。过去,在七夕这天,宁波家家户户陈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于月光之下,妇女们早早就备上洗脸盆,脸盆内置放着木槿叶、橘子叶和核桃、紫苏等植物,放在院子里,承接织女流下的泪水(露水),第二天加以揉合,用来洗头。因此,老宁波人会把七夕节叫成“洗头节”。现在,一些年长的妇女仍然保持着用槿树叶泡水洗头的习惯,宁波老话“牛郎织女碰头,槿树叶爿滰头”,讲的就是这个习俗。

    牛郎织女的故事妇孺皆知,但南北朝时期的《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在宁波演变成了这样的故事——

    传说牛郎与织女河汉相隔后,牛郎对家务活毫无兴趣,每天吃完饭,把饭碗一推就去放牛。织女回来后,要先把过去一年中牛郎一日三餐留下的碗碟洗干净。等织女把几千只碗碟洗好,天已经亮了,她只好含泪又回到天河的另一边,继续等待下一年七夕的来临。这则宁波人耳熟能详的故事,为七夕节增添了独特的趣味。

    “在《宁波风物志》中,有一些关于七夕的记载,除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还有宁波特殊民俗的记载,不少和美食有关。”青年学者陈英浩说,提到宁波的七夕节美食,牛郎湾包子不得不提。

    牛郎湾是鄞州区瞻岐镇的一座古村,原在高山之上,交通十分不便,1990年,全村居民陆续下山迁入西城村、嵩一村。“在《中国民间故事丛书》里,有一则‘宁波版’的牛郎织女故事和牛郎湾有关,故事情节和其他地方的牛郎织女故事基本相同,唯独地点搬到了牛郎湾,而且糅杂了当地有名的‘嫂嫂汤果’的传说。”陈英浩告诉记者。

    在古时候,每逢七夕,宁波人一般都要吃巧食,其中要数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称“乞巧果”,宋朝时,宁波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均含七夕“乞巧”之意。宁波的七夕巧果款式繁多,有模拟牛郎与织女相会时脸上泛起幸福“笑靥儿”花纹的巧果,有模拟织女织布机上飞梭的梭形面果,还有模拟传说中牛郎掷给织女的牛拐子的三角形巧果。

    宁波还有一句老话,“七月七,吃新鸡”。七月初七,在镇海、北仑一带,家家户户有吃新鸡的习俗。相传,牛郎织女相会时,若无公鸡报晓,他俩便能长相厮守。为了让这对有情人能长长久久地生活在一起,宁波民间就有了吃公鸡这一奇特的习俗,当然其中也有“秋补”之意。宁波老话讲,“好看是戏,好吃是鸡”,七月七,吃新鸡,跟冬令进补同理,年轻人吃新鸡长身体,老年人吃新鸡强筋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