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玉春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从党的十八大至今,快十年了,事实一直在证明这一点。远的不说、“拍蝇”不计,仅今年截至8月21日,落马的中管干部就有21人。中央纪委“周末打虎”,今年也已出现四次,屡屡引起干部群众热议:某某“进去了”……真不敢相信……哎! 频频“打虎”“拍蝇”说明:昨天的官员,哪怕是“政坛明星”,今天就有可能冷不丁地出现在纪委的查处通报中。这难免会让人嘴巴张得大大的,一时半会儿回不过神来。但纵观“老虎”们的违纪违法事实,总有共性存在。 “涉案金额”令人瞠目结舌。像呼和浩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原书记李建平,涉案金额就超过30亿元。从内蒙古范围来看,李建平可谓“富可敌市”——2020年,阿拉善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才31亿元;从近十年来的官员腐败案件看,李建平涉案金额也是列“全国第一”。如此涉案金额,换成百元大钞,称得上“堆积如山”,岂是“贪得无厌”可以形容! “奇怪想法”令人匪夷所思。“当官发财、光宗耀祖”,这是重庆市巫山县人民检察院原党组书记、检察长牟国清的座右铭。“我错误地认为那些落网的官员是智商不高,作案手段原始,以为凭着丰富的反侦查经验,披着‘富二代’的外衣,能够隐藏自己的犯罪行径、骗取组织的信任、摆脱群众的监督、逃避法律的惩罚”。腐败,本来就没有智商高低之说。所谓的聪明,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掩耳盗铃,最终只能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己挖坑自己跳。“当官”与“发财”,倘若真是两者得兼了,那百分之百地要出问题。 “受贿上瘾”令人唏嘘不已。云南文山市原副市长杨传辉,利用手中权力,甘于被商人围猎。“收多了会上瘾的,多少不重要,在乎的是收钱的这个过程,谁送3万元、5万元,什么时候送的,根本就记不清了,就是当时觉得特别开心”。收钱收到如痴似醉的人,自然对损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麻木不仁。面对办案人员的询问,他的交代证实了这一点。 上述三人的腐败细节,都是媒体近期披露的,且三人均在党的十八大后仍然不收敛、不收手。中央强势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建设,为何还有一些人敢于顶风违纪违法、敢于以身试纪试法?笔者以为,是他们太高估了自己的“腐败智商”,太小觑了中央反腐败的坚强决心。 在“不敢腐”上,仍有“侥幸心理”作祟。据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已有90多万名党员被清除出党。尽管目前主动投案的人多起来了,但怀有侥幸心理的还大有人在。比如,搞家族式腐败,有做好“撇清关系”准备的;搞抱团式腐败,有做好“攻守同盟”准备的。这些人,不到案发,工作中仍会“高调亮相”。 在“不能腐”上,仍用“隐形变异”掩盖。在制度建设越来越规范的今天,仍有一些人挖空心思,转“堤内腐”为“堤外腐”、变“明目张胆腐”为“暗度陈仓腐”。比如,依托亲人经商办企业,掩盖自己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利用手中权力违规插手干预工程项目,收受“感谢费”或者通过“投资分红”“干股获利”;与商人称兄道弟、官商不清,在农家乐、企业会所大吃大喝,等等。这些人,不到案发,其个人事项报告“清清白白”、自我检视反思“干干净净”。 在“不想腐”上,仍在“迷惘”中迟疑。面对钱色诱惑,自个儿“不想腐”,才是更高境界。但现在,仍有一些官员垂涎老板的豪车豪宅、花钱时的大手大脚,总想用自己的权力“变现”、靠自己的影响“捞钱”。这些人,不到案发,还会在“当官就要发财”的路上走下去。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已然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远没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廉政警钟”还得继续敲、重重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