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9月07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三个数字” 看浙江如何做“共同富裕”的探路先锋

    

    

    

    据新华社杭州9月6日电

    记者 魏董华 黄筱 郑梦雨

    

    共同富裕要实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协同发展。不久前公布的《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的主要定量目标,其中一系列细化指标中有三个数字,从中可以看出这场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不同群体收入差距为标志的社会变革将如何进行。

    “1.55”背后的新时代“山海经”

    共同富裕,意味着“既要城市繁荣,又要乡村振兴”“既要陆海统筹,又要区域协调”。

    “十三五”期间,浙江11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与最低市倍差降至1.64,是全国区域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根据实施方案,到2025年,浙江要实现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最低倍差缩小到1.55以内。

    区域间的发展沟壑如何消弭?新时代的“山海经”是浙江给出的答案。

    2003年,浙江省委提出面向未来的“八八战略”,要求进一步发挥山海资源优势,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这为区域协调发展夯实了基础。

    推动浙江山区26县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正是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中之重。海风跨海越山,为浙西南山区带来生机。

    丽水莲都的酱油、皇菊出现在义乌副食品市场的生态农产品精品馆里;通过“飞柜平台”,景宁畲族自治县的高山生态农特产品送到了绍兴、宁波等地老百姓的餐桌上……

    一个个浙江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画面是西南山区绿水青山与东部广阔消费市场“联姻”的注脚。

    一边是靠海的余姚市,一边是靠山的松阳县,通过一块“消薄(消除薄弱)飞地”产业园,两地完成了“山”与“海”的跨区域牵手。

    松阳县大东坝镇横樟村村支部书记包召忠说,过去,横樟村是典型薄弱村,如今通过山海协作各类项目,村集体收入从过去的一年10多万元,增长到去年全年总收入80多万元,可谓上了发展“快车道”。

    今年7月,余姚和松阳又签订了一块“产业飞地”框架协议,将引进高端装备、生命科学为主的高质量项目,为松阳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要素保障。

    “1.9”背后的城乡均衡协奏曲

    拥有约6500万人口的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连续20年和36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2020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96:1。根据实施方案,到2025年,这个数字要缩小到1.9以内。

    漫步在有“浙东延安”之称的余姚市横坎头村,柳绿蝉鸣,一派美丽田园风光。以往,游客到此只短暂停留。不久前,以横坎头村为中心、周边几个特色村庄资源串联起来的一条旅游精品线路成为网红打卡点。红色资源、状元文化……游玩的地方多了,留下的游客也多了。

    在嘉兴市南湖区普光村,村民骆骥珍从2010年开始养殖白玉蜗牛,不仅买了车,还盖起三层小洋楼,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0年,浙江省新建和提升改造四好农村公路超8000公里,进一步拉近城乡距离;文化礼堂、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乡村图书馆……在浙江,农村和城市统筹发展,生活更便捷,服务更均等。

    “80%和45%”背后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是一个藏富于民的地区,拥有良好经济基础。

    根据实施方案,到2025年,浙江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万元至50万元的群体比例达到80%、20万元至60万元的群体比例力争达到45%。

    如今,浙江在“八八战略”引领下,为推进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正通过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努力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实现“让蛋糕越做越大、让蛋糕越分越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