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9月09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阳明心学的生命力在哪

    

    

    赵宁善 

    

    阳明文化的核心就是阳明心学。阳明心学蕴含着“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智慧,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心即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万物一体的社会理想学说。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生命力,也组成了阳明心学的生命力。

    心即理。心的本性就是天理。理的主宰处即心,心的条理处即理。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天下无心外之事,无心外之理”“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出自《传习录》)。人心是根本问题,是产生善与恶的源头。最佳的行为准则,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知行合一。知行关系是辩证的统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出自《传习录》)但知行的本体只有一个,那就是良知良能,而知行的功夫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致良知。

    知行合一有四大特征。一是只关注眼前事,凝聚整体生命。种树时只管种树,不要考虑以后树会开花、结了果要给哪些人吃。二是把握相关一切,时刻保持清醒。就像开车,要对交通规则、路况车况、路上行人等都了然于胸,才能安全驾驶。三是本体的知和行,无为而无不为。做一件事要全身心投入,没有多余想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极致。四是顺应生命条理,发挥最大能量。就像放到天空中的礼花,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向绽放,才能呈现夺目的光彩。

    致良知。致是体认、扩充、践行的意思。良知是一种不虑而知的天赋道德观念,或者说是一种与生俱来、人皆有之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是内在于人又超越万物的思想本原。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如果不被后天的习气和私欲所蒙蔽,遵循并践行本然的良知,就不难获得内心的安宁。

    万物一体。从良知本体出发,描绘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蓝图,将“德”作为人们处世的核心理念,“视人犹己,视国犹家”,引导人们以宽广的胸怀谋求和谐的天人关系,真诚地关心人与自然的融合,“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这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思想智慧。

    这是阳明心学留给我们的珍贵精神财富,也是阳明心学的生命力所在。

    知和行都离不开人的本心。知不仅仅是求知问学之知,更是对本心的认知;行不仅仅是外在的道德践行,更是在心上做为善去恶的功夫。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建设任务繁重,如何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如何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王阳明理性务实、辩证统一的知行合一思想,值得借鉴。

    良知既是知是知非的知识心,又是知善知恶的道德心。当今社会存在道德滑坡、唯利是图、良知被障蔽的现象,大力提倡致良知、行良知,启发人们的道德自觉,确立人的良知意识,提高文化自信,对净化社会风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