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9月10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礼遇老师可以有“礼节” 却不必有礼物

    

    

    

    徐剑锋 

    

    据昨天《宁波日报》民生版报道,为庆祝教师节到来,海曙区储能学校初三(4)班的同学们为班主任准备了一件别出心裁的教师节礼物。同学们利用午休时间画好黑板报,将老师的肖像画和祝福语放到相框里,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

    古人有言,“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师节,向辛勤的园丁道声感谢,略表心意,合情合理。可是,曾几何时,一条短信、一张卡片、一句祝福悄然变为购物卡、消费券等礼物。说到底,这透露的是对教育公平的担忧,也是社会病态的微观写照。

    应该说,即便在物欲横流的名利场上,教师这一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人仍是高尚的、纯粹的,他们所追求的是桃李满天下,因此感恩老师也要投其所好。在如何“表达心意”的困扰中,需要被强调的应是“尊敬”而非“孝敬”,礼遇老师可以有“礼节”却不必有礼物。

    所谓有“礼节”,就是通过一些礼仪性的行为和活动,譬如学生可以为老师唱支歌,家长可以发个微信问候,还可以以志愿服务的形式为教师送上节日祝福。在我看来,尊师应该更多地体现在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信任教师的职业操守上,把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升华到精神之礼上,在平时一言一行的细微处自然流露。换句话讲,把尊师重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多一些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理解,多一点真心实意的服务和保障,这理当成为全社会送给教师的最好礼物。

    (欢迎投稿,来稿请发民生邮箱1871684667@qq.com)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