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一场吸引了全市2000余名中小学生参与的“我和宁波这座城”征文比赛,一名高三学子表达对宁波之美的热爱之情,和“对这座城市并没有那么了解”的遗憾之意的手写书信,引出了一个话题:如何引领广大青少年发现、感受和欣赏家乡之美、宁波之美、祖国之美,厚植爱党爱国爱乡情怀,成长为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在的青少年,因为家长竞争焦虑感强,个人学业负担重,许多人除了埋头学习,就是盯着手机屏幕,很少走出家门,体悟社会,观察大自然,对家乡的发展历史、人文地理、风俗习惯、景观遗迹、先辈英烈等,往往一知半解甚至陌生隔阂。 所谓“热爱从了解开始”,引领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乡情怀,除了让“我和宁波这座城”这样的征文活动常态化,应该有更多方式和路径。相关部门可以编写一批展示“宁波的美”“宁波的好”的乡土教材,让孩子们了解生于斯长于斯的一方水土,记得住乡愁,留得住根脉;国家实施“双减”政策,青少年多了“业余时间”,正好利用青少年宫、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纪念馆、文化馆、乡村文化礼堂,以及港口、村落、企业、车间、社区、景区等场所,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让青少年走进社会,置身大自然,了解身边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物一人,他们自然会领略景色之美、城市之美、文化之美,油然而生热爱家乡、热爱宁波、热爱祖国,热爱引领我们发展进步的中国共产党的真情实感。 现在的青少年,生逢中国发展最快最好的年代。物质的丰富、信息的多元,既让青少年有了开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也容易让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他们迷失方向、放逐自我。就像穿衣服要扣好第一粒扣子一样,青少年价值观的养成极为重要,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一开始就要扣好。 思想政治教育,事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承担着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引领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乡情怀,老师开讲思想政治课,不能老调重弹、照本宣科,而是要守正创新、生动鲜活,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用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青少年启智润心、培根铸魂。思政教育不光是课,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要树立“大思政”理念,倡导“开门办思政”,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以各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青少年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和宁波精神,从中激发信仰、获得启示、汲取力量、赓续红色血脉,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断为将来投身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和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积蓄力量。 青少年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展读“我和宁波这座城”应征文章,那些略显稚嫩而激情滚烫的话语,让我们相信,青年一代有了爱党爱国爱乡的深厚情怀,就一定能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意气风发地书写华彩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