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崔译文 |
 |
吴爱图 |
 |
竺士杰 |
 |
张霁明 |
记者 张昊 为进一步弘扬向善向上正能量,树立文明和谐新风尚,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经推荐评审和社会公示,省委、省政府日前决定授予30名同志第七届“浙江省道德模范”称号并通报表彰。其中宁波4人获此殊荣,分别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宁波籍学生崔译文、象山县汽车轮渡有限公司农村渡运公交分公司员工吴爱图、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桥吊班班长竺士杰和国网鄞州区供电公司调控中心自动化运维班张霁明。 一回回奋不顾身的舍己救人,一年年忠于职守的辛勤奉献,一次次无怨无悔地默默付出……道德模范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道德的内涵,展示着道德的力量,推动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社会风尚。 崔译文: 身中八刀 勇救同学 面对凶徒冰冷的尖刀,为了保护同学,崔译文挺身而出,身中八刀。崔译文见义勇为的壮举感动全社会。 2019年3月10日晚上9时左右,崔译文和同学小梁晚自习后结伴回寝室,一男子持尖刀紧跟在后。崔译文知道凶手的目标是小梁,认为不会对自己下手,便用力将小梁推开,大声叫她快跑,自己挡在前面为小梁争取逃跑时间,没想到却被男子猛刺两刀。男子很快追上小梁,继续行凶。崔译文顾不上疼痛,捂着伤口挣扎起身,用自己的身躯紧紧地护住小梁,自己再次身中多刀,鲜血直流。男子丢下尖刀逃离现场。 经检查,小梁身中16刀,如果不是崔译文用身体挡在前头,后果不堪设想。而崔译文身中8刀,其中有3处为贯穿伤,她的肝被捅穿,胆囊被刺伤,胸腔、腰腹、手臂各有深深的伤口,胸口到腹部还有一道长达17厘米的伤口。崔译文在ICU抢救了3天才转危为安。 瘦弱身躯蕴含着巨大的勇气,崔译文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勇敢与担当。如今,她已康复,回到校园。她在家乡浙江宁波奉化成立了崔译文绘星志愿服务队,为抗击疫情、帮困助残、关爱老兵等公益事业凝聚力量、奉献自己。疫情期间,她主动报名参加社区防疫志愿服务,数十天坚守一线,挨家挨户开展摸排登记等工作。 吴爱图: 32载守渡 无悔守诺 铜钱礁岛位于宁波市象山县石浦港的东北角,岛上通往石浦镇唯一的交通工具是“象农渡98”轮。吴爱图是这艘渡轮的船长,从17岁登船至今32年,她一直坚守在这条小小的渡轮上。 那些年,吴爱图和丈夫一同运营渡轮。2016年12月,丈夫去救一名落水乘客,人救上来了,可她的丈夫却再也没有回来……吴爱图觉得天都塌了,熟悉的地方变成了永远的伤心地,她一度想放弃开船。 一个多月里,吴爱图在夜里辗转难眠。她想起了对父亲的承诺,想到渡轮是整个岛上居民出行仅有的交通工具,船不开,这个小岛就会与外面失联。思来想去,最终,吴爱图又走上了渡轮,回到了驾驶舱。自那以后,一时找不到新搭档,只能靠自己撑起这艘船,延续这份事业,保住全岛村民唯一的出行通道。 渡轮早上6点开航,晚上6点收班,一天累计来回30多趟,每趟航行五六分钟。这艘渡轮每日往返于石浦延昌码头和铜钱礁渡埠之间,途经小山供油码头,没有航班航次,到码头接完乘客就开船,年均客流量约为15万人次。从17岁到50岁,吴爱图已在这条航线上运送了450余万人次。 “浪的执着,礁的顽强,舵的责任。船再小,也载着生命。32载的坚守,450万人次的从容摆渡。每个传奇的背后,隐藏着坚守和执着。涛拍浦港岸,风颂船女心。” 竺士杰: 开拓创新 大国工匠 竺士杰能在49米高空中“穿针引线”,创下每小时起吊185个自然箱的世界纪录。他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竺士杰桥吊操作法”在全国港口推广;他言传身教,成立创新工作室,带领着一大批职工奋勇向前;他在集装箱装卸一线创造了骄人业绩。 他是装卸集装箱的“大工匠”。1998年入职以来,竺士杰立足岗位,精研技艺,不断探索桥吊集装箱操作方法,自创“竺士杰桥吊操作法”,可提高桥吊一次着箱命中率7%以上,一年增加100万标箱吞吐量。 他是抢险救援的“急先锋”。竺士杰凭借精湛桥吊技术,多次参与重大海上事故抢险救援任务。2021年2月10日,“地中海白羊座”集装箱货轮遭遇剧烈风浪影响,集装箱堆垛坍塌,大量箱体倾斜。竺士杰现场指挥,经过20多小时的紧张抢险,圆满完成救援任务。 他为经济复苏贡献力量。2020年初,竺士杰鼓励带动同事继续抓好创新研发,提升工作效率。当年5月1日,公司单班作业量持续维持在2万标箱以上,首次实现了45路同时作业,并逐步实现常态化。 他牢记嘱托当好“金牌导师”。竺士杰筹建了“竺士杰创新工作室实训基地”,打造“金牌导师”团队,先后培训职工1500余人次,培养技能人才17名,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30多个自主创新研发项目。 张霁明: 百炼成钢 护航供电 张霁明是省国网电力“首席专家”、全国示范性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 他是百炼成钢的千里眼。幼年时,他因医疗事故导致双耳失聪。从业20年来,张霁明克服双耳只有微弱听力的困难,靠着助听器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和勤奋,练就了只看一眼设备信号,就能马上判断出远方变电站的设备出了什么故障的真本事。 他是电网速度的刷新者。张霁明积极投身宁波“世界一流配电网”建设,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光纤差动分布式FA,电网故障停电恢复时长从“小时级”缩短至“秒级”,将城市供电可靠性提高到了99.999%。 他是匠心传承的领路人。2017年,张霁明牵头成立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多名团队成员快速成长为专业领域的专家。 他是科技创新的奋进者。张霁明带领团队潜心研究提高电网生产效率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历经两年的艰苦研究试验,自动检修机器人“哪吒”于2020年底在宁波东部新城成功投运。近3年来,攻关共产生“配电网不停电自动化信息联调技术”等科技创新成果6项,产生各类专利、软著24项,多项创新成果已在电网系统内得到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