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9月19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7.5万尾东海银鲳人工鱼苗入海

我市首次实现银鲳规模化放流

放流现场。(张雄图 摄)

    

    

    

    

    

    

    本报讯(记者余建文 通讯员朱磊 张雄图)昨天中午,象山县在象山港涂茨近海海域举行增殖放流活动,7.5万尾东海银鲳人工鱼苗放流大海。据悉,这是人工规模化繁育的银鲳鱼苗首次正式进入海洋增殖放流序列。

    当天活动共放流鱼苗67.3万尾,包括银鲳、黑鲷、黄姑鱼三个品种。这是象山海上风电建设工程实施生态补偿的一个项目,今年要分五次,共放流多品种鱼苗1850万尾。国电象山海上风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傅晓军说,希望通过增殖放流,在建设海上风电的同时,做好海洋渔业资源保护。

    银鲳是东海四大经济鱼之一。为保护野生银鲳资源,自2000年起,我市进行前瞻性部署,由宁波大学牵头主持,联合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浙江大学以及多家企业,开展银鲳人工繁殖、人工育苗等技术研究,并在2015年列入宁波“十三五”海洋种质工程四大主要地方特色水产养殖品种之一,设立重大科技专项进行攻关。

    经过长期不懈的技术攻关,2016年,项目团队获得重大突破,首次实现了东海银鲳规模化人工养殖,首批养出了1万多尾,打破了之前业界“银鲳不能养”的“魔咒”。

    目前,我市每年繁育的银鲳鱼苗数量保持在20多万尾,主要用于科研。渔业科技人员致力于破解银鲳规模化养殖的技术难题,希望这一品种早日实现商品化生产,打造银鲳全产业链。

    在当天的放流现场,一条条如扑克牌大小的银鲳欢乐地游进大海。提供苗种的象山港湾苗种水产有限公司是目前东海银鲳最大的育苗、养殖基地。公司负责人徐万土介绍,这批银鲳鱼苗是今年5月份开始孵化、养殖的,目前平均体长8厘米,健康状态良好,“鱼苗个头大,放流成活率就会上去。银鲳这样大规模放流还是头一次。宁波的增殖放流队列添了银鲳品种后,对东海经济鱼类资源的恢复,具有推动作用。”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