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时评/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9月22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健全“选管育用”打造高素质文化甬军

    

    

    黄明朗 

    

    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文化人才数量增加,队伍结构明显改善,文艺作品“高原”凸显。但毋庸讳言,当前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留住难、作用发挥难的问题还未完全破解,领军人才量和质有待提升,新生力量后继乏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还较少。奋力扛起文化建设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需要健全“选管用育”全链式工作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文化甬军。

    选才。像抓经济一样对兴文化、抓人才作出部署,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慧眼识珠,把方方面面的优秀文化人才汇集起来。对标先进,锚定一流,完善引进扶持政策,创新引才方式方法,大力打造高水平人才方阵。发现、培养一批有发展潜质的文化新秀,分层次深入实施“五个一批”人才工程和培育项目。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高端人才集聚地,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采取柔性流动方式,通过题材合作、资源合作、人才合作等灵活方式,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拔尖人才来甬设立工作室、研究机构和创作基地。实施“十万文艺甬军”锻造计划,进一步发挥基层文化管理员和指导员、文艺骨干、文化能人的作用,培育发展农村业余文艺团队、文化示范户和文化志愿者队伍,调动广大群众的文化创造力。

    管才。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观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深化文化工作领导方式、组织方式、生产方式革新,下大力气构建文化发展的良好生态。注重顶层设计,在完善文化工作责任落实机制、改革突破机制、争先创优机制、激励保障机制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努力构建尊才爱才、包容开放的良好氛围。降低人才引进的各类门槛,重点突破体制障碍,畅通人才进出渠道。努力增强文化人才创新活力,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打开文化人才职称评定通道,改进文艺评奖工作机制,建立优化评选表彰和荣誉制度,提升文化人才的获得感、荣誉感、使命感。进一步加强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逐步完善文艺创作激励机制和生产资助体系,对具有全国重大影响的标志性项目,从策划、立项到创作、推广的全过程给予重点扶持和奖励,让各领域的文化专业人才进行精品创作有资金保障、有平台展示。

    育才。培育大批有情怀有担当有能力的文艺人才,争当传承中华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生力军和排头兵。文化人才肩负着生产精神食粮、教育人鼓舞人的使命,必须着眼于思想引领、精神支柱、道德教养、知识哺育,把牢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坚决抵制信仰缺失、历史虚无、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习气、腐朽思想、传统文化糟粕的影响。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门类的育才体系,尽力为文化人才提供深造机会,实现人才开发的突破和提升。继续发挥文艺大师工作室、领军拔尖人才的导师作用和老艺术家传帮带作用,培养、推介、带动人才队伍的整体提高。深化艺术院校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依托现有文化产业、各种人才孵化项目和重大载体,对人才进行系统性、专业性的培训。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鼓励各种风格、流派文化形态健康发展,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同时开展正当的文艺批评,帮助文化人才总结经验,更上层楼。

    用才。人才是干出来的、练出来的。加大创作扶持力度和组织化程度,鼓励文化人才紧紧把握时代主题,自觉主动到改革开放第一线、群众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讲好宁波故事、凸显浙江精神、展示中国风采。定期组织专题调研和选题策划会,从众多文化脉络中梳理头绪,建立重点创作项目库,深度挖掘宁波红色资源和阳明文化、宁波帮文化等宁波独特的文化基因。努力打造文化精品力作,把牢文化发展的突破性抓手。敢于在高原之上成高峰,探索精品创作生产的体制机制,完善精品创作的全流程保障,推出一批具有传播度、辨识度、美誉度、有全国影响力的扛鼎之作,更好地以宁波之窗展示中国之治。组织各种文化资源和惠民服务有效下沉,提高文化站、文化礼堂等文化设施和基层文化阵地利用率,推动优秀作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强大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