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交通强国示范城市建设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9月2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面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 助力宁波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

江北甬余线(黄友平 摄)
荷梁线章水段

余姚鹿亭公交客运站

象山县环石浦港的渔港路

    

    

    

    胡海达(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编者按】

    伴随着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完成,新时代新的奋斗目标转变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既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共同富裕,交通先行。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是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应有之义,是推进交通强国试点建设的务实举措。总体来看,我市应以交通一体化为突破口,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做深做实共同富裕的民生文章。

    

    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是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应有之义

    1、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是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必然选择

    

    

    

    

    为坚决扛起锻造硬核力量、唱好“双城记”、建好示范区、当好模范生、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市,《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了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突出相对薄弱地区、农业农村、困难群体等重点,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出要成为高水平一体化的先行市、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行市。

    交通运输是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先行领域和基础支撑,是连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通道和桥梁,通过推进交通运输资源的全域覆盖、城乡共享,进而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实现零距离换乘和无缝衔接,更好地服务于群众出行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改善乡村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2、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是缩小三大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迫切需要

    2021年初,中央发布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对乡村建设行动作出全面部署,指出要提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是实现“交通可达”,即“出门有路、上路有车、传递有邮”,并为“学、劳、病、老、住”等其他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支撑和服务。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宁波已进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城市对乡村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城乡居民提高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愿望更加强烈,消费需求更加多样化多层次,城乡之间人员、商品、要素、信息等往来更加紧密,对提高城乡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更加紧迫。通过推进城乡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平等与发展的和谐统一,让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体城乡居民,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3、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是尊重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

    一方面,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求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纵观国内外交通发展的历史,都存在从“分”到“合”的演化过程,各种交通方式要从分立到综合,区域交通要从分裂到整合,城市交通和乡村交通也要从分割到一体,这是趋势所在、规律所在。另一方面,实施公共交通体制机制改革是大势所趋。随着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推动实施,许多城市公交运营全面回归国有化,我国公交系统的第二次改革已经开始,这次改革的特点就是政府再次承担公交发展的成本,从以车为本、以钱为本转向以人为本。

    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深化公共交通体制机制改革,符合国内外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趋势,有利于统筹规划全市公共交通资源,在更大范围内调节运能的余缺,促进公共客运结构调整,提升城乡客运服务均等化、便捷化、多样化服务水平,更好满足城乡居民出行需求,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的内涵特征

    

    

    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就是把城市和乡村交通运输看作一个不可分离的有机整体,完整地考虑其发展趋势,通过突破城乡行政界限约束,促进城乡交通运输在规划建设、运输组织、管理政策等方面的统筹和融合,形成衔接紧密、运行高效的城乡交通服务体系,实现城乡交通运输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从而引领和支撑城乡双向流通和融合发展。

    其中,“设施均衡、服务均等”是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的最基本要求;“智慧精准、低碳文明”是实现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的发展理念;“优势集中、要素突破”是实现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的主要路径;“畅通城乡经络、助力共同富裕”是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的根本目标。

    总体来看,就是让城乡交通运输“快起来、准起来、优起来”,让城乡居民共享交通运输改革发展成果,享有更加便捷、更加公平、更有效率的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城乡居民出行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当好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开路先锋”

    

    

    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的主体定位,坚持“资源共享、路运并举、客货兼顾、运邮结合、融合发展”,以实现城乡交通运输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全域城区化为导向,把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作为推进城乡融合的突破口,构建“城际—城域—城市—城乡—镇村”一体衔接的全域网络格局,持续提升城乡交通运输服务、管理、效率和品质,实现城乡交通运输由独立发展向融合发展转变、由基本服务向高品质服务转变、由线下服务向线上线下协同服务转变、由“开得通、走得了”向“留得住、通得好”转变,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作出更大贡献。重点从以下6个方面开展。

    一是下好统筹规划“先手棋”,增强协同力

    规划是发展的龙头,是指导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的“路线图”。需秉持“全域一体”的规划理念,打破原先固有的市县两级思维定势,真正从全域城区化、城乡融合发展的角度考虑城乡交通布局。充分发挥市城乡规划委员会统筹决策作用,组织编制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专项规划,加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衔接。通过统筹规划,构建一个包含设施、管理、服务、保障等多方面、全方位的行业发展蓝图,主动引领城市、城镇、乡村各类区域的总体布局,体现“城在路上、区在路上”的发展理念。

    二是打好典型引领“示范牌”,增强影响力

    以交通运输部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工作为抓手,选择在全域公交、乡村物流、运游融合、信息平台等方面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区县(市),开展示范县申报和创建工作,重点聚焦客货邮融合发展,着力推进体制机制融合、基础设施融合、运力资源融合、运输信息融合等“四个”融合,争取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向全国进行推广。

    三是筑好美丽富裕“康庄路”,增强战斗力

    “要想富,先修路”不过时,路通则业兴,业兴则民富。把“四好农村路”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基础工程,进一步完善内畅外联的城乡交通骨干通道,补齐南翼地区、山区、海岛等交通设施短板,推进实现省域、市域、城区3个“1小时交通圈”。强化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与城市道路、渡口码头之间的衔接,统筹谋划农村公路的穿村路段,兼顾村内主干道功能。加快通乡镇、景区公路的改扩建,打通跨区域农村公路断头路,实施建制村通双车道提升工程,实现百人以上岛屿陆岛码头全覆盖,千人以上岛屿一岛两码头。持续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加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力度,全面提升公路安全水平。

    四是打好公交改革“攻坚战”,增强源动力

    以“强规模、降成本、优线网、增客流、缓拥堵”为路径,重点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攻坚行动,探索建立运营管理标准统一、服务形象标准统一、安全实效标准统一、财政补贴标准统一、资源整合标准统一的城乡公共交通运营模式,进一步统筹全域公交资源,系统优化全域公交线网布设,规范提升公交运营服务,动态调整公交车型结构,综合开发公交场站资源,一体衔接城乡公交线网,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推进宁波建设更高水平公交都市。

    五是走好交通+融合“升级路”,增强助推力

    强化“交通+”服务能级,继续推进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富民路建设,实现乡村地区交通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特色资源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公交”发展,提升轨道交通服务重要旅游景区的能力,探索山区登山专线、采摘专线、游览专线等特色城乡公交服务,以定时发车、大站直达的方式连通宁波城乡各景区、交通枢纽和中心商务区,试点推进旅游公共自行车在乡镇村景点租赁布置,着力解决游客落地后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和景区间环线交通难题,让八方来客慢享三江四明优质山水资源。

    六是打好惠民服务“组合拳”,增强渗透力

    在保障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出行基础上,建立公交+公交化班线+需求响应客运互为支撑的城乡一体化客运服务网络,推广“门对门预约”“乡村定制公交”等服务模式,精准解决偏远乡村群众出行难问题。统筹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加快信息互联互通,推动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运输服务发展新模式,推广“集士驿站”“公交邮路”等运作模式,推动实现快递进村、山货进城、就业富民。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