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文化/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9月2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量身打造一台艺术晚会

宁海为凉山州德育村 培育可以带回家的“产业”

宁海县文化馆的老师在指导德育村村民唱歌。(尤才彬 摄) 

    

    

    

    

    

    

    

    记 者 孙吉晶

    通讯员 蒋 攀 尤才彬 

    

    “在边唱边舞的时候,你们的脸要有意识地侧向观众,面带微笑,这样舞台效果就会有美感。”9月20日晚,在大佳何镇葛家村文化礼堂,宁海县文化馆工作人员陈星羽正在指导四川凉山州普格县德育村的村民排练歌舞。

    从9月16日起,宁海对口帮扶县——四川凉山州普格县所辖的德育村,有33名村民在葛家村参加为期10天的艺术振兴乡村共同富裕带头人培训班。利用这段时间,宁海县文化馆根据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特点,把《敬酒歌》《彝人之歌》和舞蹈《阿诗且》《达体舞》等彝族特有的传统歌舞重新整合,量身打造成一台有舞台美感、有故事性的艺术晚会,总共时长40分钟。

    据了解,德育村村民能歌善舞,但是他们唱的跳的都相对粗放,情绪起伏方面比较弱,没有对比性,这样就会影响舞台的呈现效果,对观众的吸引力就会降低。为此,宁海县文化馆安排了专业的歌舞老师进行现场指导,尽量不在歌曲唱法上进行改动,重点在晚会的整合效果上去帮助他们提升,比如从唱歌情绪带动、舞蹈表演队形、现场音乐效果处理等方面进行专业指导。

    负责指导舞蹈的葛爱琴老师认为,虽然德育村村民没有专业的舞蹈基础,但每年7月的火把节上他们都会跳舞,所以这次编排的舞蹈以简单化为主,体现大众参与性和当地的淳朴文化,在表演的同时,让游客参与进来。“吉木日各,你在开头‘我曾……’时,要唱出彝族男儿的阳刚之气。”歌曲指导老师胡伟则一边亲自示范,一边指导村民如何把歌曲唱得更有彝族风,“你还可以根据歌曲的节奏,做一些动作,能更加带动现场的情绪。”

    “这是可以带回家的‘产业’,希望他们将来能运用到乡村旅游发展中去,为老百姓增收致富提供更多的路径。”宁海县文化馆馆长胡利民告诉记者,他们把7个歌舞节目串联成一台完整的晚会,目的是让德育村的村民带回家乡去,在那里创收致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